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匡胤敏锐的觉察到了,在了韩成提及了宋徽宗之时。</P>
这太子朱标的神色变化。</P>
甚至于,就连那个一直站在那里,一看就非常威猛,也不说话的秦王朱樉,也都变得有些不一样。</P>
赵匡胤的心头为之颤了颤。</P>
这家伙……该不会是干出来了什么更加过份的事,直接弄的天怒人怨的吧</P>
不然的话,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反应才对。</P>
赵匡胤的一颗心,都不由得为之提了起来。</P>
这……该不会是自己大宋出现了胡亥,杨广这般的人物了吧</P>
这样的想法升起之后,又摇了摇头。</P>
应该不是如此。</P>
这胡亥,杨广,都是妥妥的亡国之君。</P>
把强大的国度,给搞了个二世而亡。</P>
而自己大宋,可是前后存在了三百多年!</P>
这人,应该是比不过胡亥还有杨广他们两个的。</P>
话说,在哲宗去世后,该立谁为下一任的皇帝,倒也出现了一些争执。</P>
当时宋神宗,还有五个儿子留在世上。</P>
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P>
但是向太后不同意。</P>
后面他又说,按照长幼有序,立长弟申王赵佖。</P>
但章太后又以其眼瞎不能担任皇帝为理由拒绝。</P>
在向太后的主张之下,立端王赵佶为帝。</P>
章惇说,端王轻佻,绝对不可以做皇帝。</P>
但是向太后却不同意。</P>
非要他为帝……”</P>
“这向太后,为什么非要让端王来当皇帝”</P>
赵匡胤显得有些疑惑的出声询问。</P>
“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庶出吗</P>
和这向太后也没有什么关系。</P>
怎么她就非向着这端王”</P>
“这是因为端王的娘去世的早,他是由向太后抚养长大的。</P>
虽然不是亲母子,但是也和其余的人不太一样。</P>
而且,端王若成了皇帝之后,她太后的位置,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动摇。</P>
不像其余的人,亲娘还活着。</P>
成为皇帝之后,势必要在后宫之中,多出了一个争权夺势的……”</P>
听到韩成这么说,赵匡胤倒是了然了。</P>
他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P>
让韩成接着往下说……</P>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P>
这向太后在神宗时,就是守旧派。</P>
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P>
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P>
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P>
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P>
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P>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P>
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P>
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P>
也有官员认为元佑、绍圣均有失误,</P>
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P>
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P>
不过这向太后,在当太后的时候,虽然也按照惯例,说是掌握大权。</P>
可实际上,在她当政的几个月内,却是连一道政令都没有下过。</P>
对于这些,她并不怎么关心。</P>
只关心着后宫……”</P>
听到韩成此言,赵匡胤对于这向太后,又多少升起来一些不一样的看法。</P>
觉得此人还算可以,并不是那种贪恋权贵之人。</P>
而这赵佶,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P>
从韩成现在所讲述的事情来看。</P>
这人还是有着一些明君之相的。</P>
有意结束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P>
言辞也很恳切。</P>
看起来竟然还有明君之相。</P>
不过,这样的想法升起之后,他又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抱太多的期望。</P>
毕竟听韩成讲述,他已经听了很多,自己大宋前面情况挺好,后面一塌糊涂的事儿。</P>
莫非……此人也是这样的</P>
就如唐玄宗一般</P>
再仔细想想,觉得确实很有可能便是如此。</P>
毕竟这神宗,哲宗这两个皇帝,已经给他打下了不少的底子。</P>
而此人看起又有明君之像。</P>
那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先让自己大宋走上鼎盛。</P>
到了后面,又性情大变,由明君变成了昏君,还是真有可能的!</P>
“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P>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P>
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P>
为徽宗所采纳。</P>
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P>
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P>
韩成这话一出口,赵匡胤顿时就有些懵了。</P>
不是……这狗东西怎么想的</P>
耳根子也太软了吧</P>
没有一点主见!</P>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P>
顿时,他心里面的希望一下子就没了。</P>
唐玄宗也不是那么好比的!</P>
就此人这行为来看,赶上唐玄宗那是根本无望!</P>
毕竟唐玄宗虽然安史之乱弄的特别烂,但是前期,却是一个特别有为的君主。</P>
那是真真正正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人!</P>
“蔡京是个投机者。</P>
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佑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P>
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P>
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P>
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可以称之为画家、书法家的宋徽宗的赏识。</P>
邓洵武、温益知道徽宗必将重用蔡京。</P>
在进呈绍述新法意见时,都力荐蔡京。</P>
认为徽宗‘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P>
一直到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还以太师领三省事掌握朝政。</P>
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P>
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P>
这蔡京就是六贼之首!</P>
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P>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P>
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P>
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P>
苛捐杂税,积累了大量财富。</P>
“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P>
大兴土木。</P>
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P>
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P>
为了阻止其他官员的议论,诏书也不依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上奏后颁行的正规途径。</P>
而是请徽宗亲书后即颁行,称为“御笔手诏”。</P>
甚至请宦官杨球代书,号称“书杨”。</P>
以达到他们任意胡作非为的目的……”</P>
“混账!畜生!朕要生撕了这些狗贼!</P>
怎么敢如此残害自己大宋!!”</P>
赵匡胤破防了!</P>
自己大宋好不容易出了神宗,哲宗这两个人。</P>
大宋整体有了一定的好转。</P>
结果又弄了这样的一坨上来。</P>
这等废物,真的该死</P>
这么折腾下去了,自己大宋岂不是要被他们给彻底的整没了!</P>
这个时候,他是真恨自己不能前去。</P>
不然的话,非得把这些狗贼,一斧子一个都给剁了!!</P>
“……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立法。</P>
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P>
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P>
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P>
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P>
弥漫数百里的梁山泊,是济州、郓州数县,沿湖渔民赖以生存之所。</P>
也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P>
在李彦及其党羽的摧残之下,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小规模起义不断发生……</P>
宣和元年,宋江起义于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P>
被称为“河北剧贼”。</P>
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P>
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P>
除了宋江之外,最大的是方腊起义军。</P>
方腊是两浙路睦州,青溪西部山区的帮源峒漆园,屡遭“造作局”酷取,他利用包括明教等各种秘密宗教组织起义。</P>
为里正发觉,遂杀里正而于宣和二年十月起义。</P>
次月即建立政权,首先攻占青溪县城。</P>
深受“花石纲”之害的两浙人民纷纷响应。</P>
起义军随即攻占睦州、歙州……</P>
消息传到首都开封,徽宗立即派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童贯统率数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去平叛……</P>
……连续激战后,起义军战败。</P>
二十六日,方腊为官军小军官韩世忠所俘,起义失败。</P>
起义军的余部转战于浙东地区,至八月间,才最后失败。</P>
方腊被俘后被解往首都开封,于八月下旬被杀害。</P>
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P>
对了,这花石纲是因为宋徽宗酷爱奇石,才弄出来的东西。</P>
他更是相信怪石中有蟠龙神力,身处怪石环绕之中,可以帮助自己得道升天。</P>
宋徽宗在全国搜罗怪石长达二十年,史称“花石纲”。</P>
并开启了中国古代鉴赏怪石的风气。</P>
有道士向他献计:将宫墙外东北部的地面增高,必有多子之福。</P>
于是,赵佶在那里堆成一座万岁山,完全按照道教八卦所列的艮方叠土数仞而成。</P>
故更名艮岳,耗时六年之久,靡费国资不计其数。</P>
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进呈,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他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运往东京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P>
而以两浙为最甚。</P>
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P>
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P>
搬运时,破墙拆屋而去。</P>
凡是应奉局看中的石块,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绝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搬运出来……</P>
宋徽宗曾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P>
应奉局原准备的船只不能应付,就将几千艘运送粮食的船只,强行充用。</P>
甚至旁及商船,造成极大危害……</P>
“这畜生!入他娘!</P>
这是什么狗东西!</P>
朕要把你剁碎了喂狗!!”</P>
赵匡胤忍不住出声怒骂!</P>
整个人的心情简直就是别提了!</P>
心都在滴血啊,双目血红!</P>
为了一己之私,就这般疯狂的搜刮百姓,把百姓当牛马。</P>
各地起义不断。</P>
而他对此却不闻不问。</P>
依旧在疯狂的挥霍民脂民膏。</P>
自己的大宋,竟被糟蹋成了这个样子!</P>
“哦,对了,宋徽宗之时,还收回来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一部分州郡。”</P>
“什么!”</P>
韩成所说出来的话之后,正在那里气的大骂宋徽宗的赵匡胤,顿时呆住了。</P>
什么情况</P>
这种狗畜生,居然还收回了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P>
他用什么收</P>
靠花石纲来收</P>
还是靠他的脸来收</P>
还是说自己对其有所误会</P>
他虽然有些事儿,干的确确实实不做人。</P>
想要让人把他大卸八块。</P>
可实际上,在有的事情上,还是有着一些才华在的</P>
“政和元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P>
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P>
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P>
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莱州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P>
共灭辽朝。</P>
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P>
深受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P>
金朝建立后,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陆而回……”</P>
听到了韩成这话,赵匡胤心中为之一动。</P>
金国</P>
他可是听韩成在之前说了。</P>
自己大宋,就是因为金朝才会出现南北两宋。</P>
这……莫非是这个时候,金朝实力不行。</P>
宋联金灭辽之后,金又攻打了自己的宋朝</P>
“重和元年,马政使金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P>
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议结盟事务。</P>
宣和二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P>
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P>
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P>
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P>
岁币!又是岁币!</P>
这些狗东西,怎么就硬气不起来了</P>
还真是一路磕头,送钱送过来的!</P>
这些狗东西,该不会是在今后,靠花钱,把这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一些州郡,买了回来吧</P>
赵匡胤的心里升起了一些,不祥的预感。</P>
“但是,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P>
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P>
当时的情况是,一个金人当五个辽人。</P>
辽军遇到金兵之时,那是被打的落花流水,不堪一击。</P>
接连失败。</P>
但是大宋这边,和辽人在对战的时候,却是被辽军,按在地上使劲的捶!</P>
被捶的丢废弃甲!损兵折将,狼狈不堪!</P>
原本金国只是由部落慢慢发展出来的。</P>
对于南面的宋朝,还是有着很大的敬畏之心。</P>
但是这一次,连宋抗辽,却是一下子令的金朝那边,看透了大宋虚弱的本质。</P>
见识到了宋朝的软弱。</P>
对于宋朝变得了越发的轻视起来。</P>
后面辽国被灭了后,就逐渐的将目光放到了更加富裕,但是战斗力却稀松拉垮的大宋身上……</P>
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需要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P>
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P>
宣和五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P>
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P>
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P>
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P>
云州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P>
五月,金已许将朔、武、蔚三州先归宋。</P>
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P>
“嘭!!”</P>
赵匡胤一斧头剁在了桌子上。</P>
原来,这所谓的收复燕云,居然是用这样的办法!</P>
丢人!</P>
太丢人了!</P>
用这样的办法,还不如不收复!</P>
简直就是屈辱!</P>
把人都给丢光了!</P>
这些人,也是真真正正的蠢货!</P>
眼睛就只盯着辽,却看不到金更加强势。</P>
和金同盟,岂不是与虎谋皮</P>
三足鼎立,才是最为稳固的。</P>
当出现三方势力之时,那最应该做的,不是两个弱者相互联合,对付一个强的吗</P>
这点儿,三国之时就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P>
魏蜀吴三分天下。</P>
如果为什么蜀汉还有东吴那边会被各个击破</P>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后期,孙权昏了头。</P>
不和弱的蜀汉相互联手,对付更加强大的曹魏。</P>
反而和曹魏联手,狠狠的插了蜀汉一刀。</P>
连唇亡齿寒的知道</P>
金如此能打,金取代的辽,岂能放过大宋</P>
一群蠢猪!!!</P>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P>
宣和六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P>
金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P>
……</P>
宣和五年十一月,金军打败张觉。</P>
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P>
后来北宋虽然杀张觉送回首级,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成为金朝南下的借口。</P>
宋徽宗宣和七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P>
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P>
宋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P>
十二月,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P>
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P>
宋燕山府防卫崩溃。</P>
不久破宋中山派来援军三万人。</P>
后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P>
一月二十二日克信德府……</P>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没有宗望顺利。</P>
他攻克朔州等地包围太原。</P>
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P>
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P>
靖康元年,正月己巳日宗望军渡过黄河。</P>
第二天攻下滑州,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P>
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P>
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议和……</P>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P>
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的部署。</P>
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P>
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P>
……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P>
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P>
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P>
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P>
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P>
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P>
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P>
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P>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P>
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开封。</P>
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P>
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P>
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P>
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P>
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P>
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了主战派。</P>
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P>
“狗贼!犬儒!朕入你们所有的娘!!!”</P>
赵匡胤一阵阵的气血反涌。</P>
犬儒全都该死!</P>
都该死!</P>
事情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居然还它娘的,一个个跟鹌鹑一样!!!</P>
对自己人倒是真狠!</P>
对待金人,只知道下跪!</P>
“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P>
预为下次“防秋”之计。</P>
宋钦宗准奏施行。</P>
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P>
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P>
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P>
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P>
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P>
不久,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P>
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P>
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P>
使为内应。</P>
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P>
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P>
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的较量……</P>
“韩小哥,此战……如何”</P>
赵匡胤声音沙哑的望着韩成询问。</P>
虽然知道,十有八九这次是的抵挡不下来。</P>
但他终究还是想要看到,有一些奇迹发生。</P>
但是,韩成接下来的话,打破了他的幻想。</P>
告诉他没有奇迹,只有数不尽的屈辱和无尽的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