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一早。
恒丰的聂经理来了大华纱厂,与冯保亮汇合之后,一起去火车站迎接聂云台。
火车比预料的晚了半个小时,蹒跚而来。
列车停下,眨眼间,站台人山人海了。
冯保亮一行人在特等车处,这里下车人员稀少。
等了片刻时间之后,聂云台一行人下了火车。
冯保亮,陈六子,聂经理三人急忙上前迎接。
“聂老先生!欢迎!欢迎!”冯保亮伸手,一脸高兴与对方握手。
聂云台含笑,“冯兄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了不起啊!”
聂云台满脸笑容,一见面就夸奖冯保亮。
“聂老先生过奖了!”冯保亮含笑摇头。
“惭愧!冯兄弟,我眼下可是非常后悔了!当初,要与你合作多好了!”聂云台感叹,面露惆怅。
冯保亮一笑,“老先生,我也是侥幸成功而已。”
聂云台摇头,“我在沪市知晓了一切,冯兄弟,你的成功不是侥幸,值得我们学习啊!”
说完,聂云台一侧身,松手朝冯保亮介绍同行之人。
第一个是一名戴着眼镜和礼帽的西装男子,他有四十多岁左右样子,神态儒雅。
“这是大德纱厂的穆先生,可以说是我们沪市纺织业专才,穆先生所学就是纺织业知识,他的大德布匹,质量超过市面任何一家,远销大江南北。穆先生在纺织业成就,有目共睹的,是继季直先生之后,纺织业成就最大的。”
聂云台不言语介绍。
季直先生自然是实业家张謇。
大德纱厂,冯保亮自然是听闻过的。
他急忙伸手朝穆藕初,微微欠身,“原来是穆先生,久仰,久仰。’
穆藕初属于大器晚成的人才。
三十岁那年,他登上了赴美的轮船,考察西方的科技技术。
先后入惠尔拔沙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立诺伊大学,芝加哥埃茂专门学校,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就读,穆藕初选择修读的专业多与农业相关。
他六岁入塾。
十三岁入棉花行学徒,二十岁进夜校学英文。
二十六岁那年,进上海江海关办事员。
之后任江苏铁路公司警务长。
在留学前,穆藕初已经积累了长久的社会和职业经验,因而和一般留学生单纯的求知不同,他的留学目标极为明确。
从棉花到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到怎样办纱厂,他都有目的学习。
1914年,三十九岁的穆藕初回国,以穆藕初留洋硕士的背景,在民国实属凤毛麟角,如跻身政界,自然轻而易举,脱颖而出。
但踌躇满志的他要以所学专长投身实业。
穆藕初筹办实业的第一个动作,是与兄长穆湘瑶创办了德大纱厂。
这德大纱厂原身工厂是位于杨树浦路上的一家破产转售的纱厂,穆藕初向社会公开招股的形式,共筹得二十万大洋购下,将之命名为德大纱厂,并亲任德大纱厂经理兼工程师。
历经八个多月的改造,德大纱厂正式建成,纱厂占地十四亩多,有厂房一百二十余间,员工近六百人人。
纱厂建成投产之初,共有纱锭一万余枚,每日可出十六支粗纱五十大包,后生产三十二支细纱,三十大包。
从规模上看,德大纱厂在当时沪市的棉纺织行业中并不算大,与英商、日商厂相比仅及八分之一左右。
如果按照这形势经营下去,最终必然没有竞争力。
为此,穆藕初把市场上最受好评的各种进口纱逐一研究,然后汲取各家之长,将其优点应用到德大的产品中来。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管理、制度改革,德大纱厂投产仅月余,产品就成功地打入市场。
德大的“宝塔牌”棉纱,质量远好于同类产品,受到沪市各界好评,获利骤丰。
尤其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在京城商品陈列所举办的产品质量比赛上,上海德大纱厂“宝塔牌”棉纱一举夺魁,从此,闻名远扬海外,声誉鹊起。
德大的迅速成功,使得穆藕初在上海实业界一举成名,后来他连续办了几家纱厂,以豫省豫丰纱厂最为著名,
后世,他与张謇,聂云台,荣宗敬并列为“四大棉纱大王”。
四人之中,张謇是状元出身,而且身份特殊,官位极大,在创建、经营纱厂时多有政府扶植,被世人开玩笑称呼,享有“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专利。
聂云台是曾国藩的外孙,人脉通达,熟知官商两界,同样能获得诸多援助,他一样带有官商色彩。
而荣敬宗兄弟是商界世家出身,经济上已有一定的积累,雄厚的资金往往令许多事情轻而易举。
穆藕初作为一名留学归来的洋硕士。
他的成功,更显得别具一格,所凭恃的是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一套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所以,穆藕初先生是新时代商人,他一生心血献给了纺织业,被本朝太祖老人家称作为“新兴商人。”
穆藕初含笑握住冯保亮手掌,“冯先生,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这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冯保亮含笑,“不敢,不敢!我不过是侥幸办了一个纱厂,谈不上英雄。穆先生,你称呼我亮子就行了。”
“哈哈!好吧!我与聂兄一样,称呼你冯兄弟了,你不见怪吧?”穆藕初含笑道。
“不!这是我的荣幸!在纺织业,我只是一个晚辈,要学的还有很多呢!”冯保亮急忙道。
“冯兄弟如此过谦,如此稳重,定然前途无量啊!”穆藕初感叹。
“哈哈!行了!客套话就别说了。”一旁的聂云台含笑摆手,制住两人寒暄,朝冯保亮继续介绍其他两人。
苏州宝通纱厂刘柏森,华商纱厂联合会发起人。
沪市恒昌纱厂张秋园。
后面都是都是亲随。
冯保亮也朝聂云台,穆藕初,刘柏森,张秋园四人介绍了陈六子。
双方热情寒暄一阵子,便一起走向轿车。
两辆轿车承载着聂云台,穆藕初四人,其他人都乘坐聂经理雇来的四轮马车,一行队伍缓缓驶出了车站,朝大华纱厂而来。
聂云台,穆藕初两人坐在后排,两人各自靠近车窗户,目光打量京城景象。
车子速度不快,平稳缓慢。
冯保亮坐在副驾驶座,朝后排两人介绍沿途风景。
从前门东大街到崇文门大街,路过东交民巷的时候,两人听了,忍不住举目朝里面张望。
等越过之后,聂云台回过头来,朝穆藕初道:“列强在京城的特权还挺多,这里是使馆区,重中之重。”
穆藕初点头,“沪市也有,法租界也是闻名远扬啊!”
聂云台皱眉,缓缓点头不语了。
穿过崇文门东大街,便到了外城,这里没了高楼,都是一片矮房子,没了内城的繁华景象。
聂云台,穆藕初两人认真打量着车外,一言不发。
来到东便门,车队缓缓停了下来,过了片刻时间,勇子跑了过来回禀,说前方城门被人流堵了。
今天恰好是火神庙集市,进城的百姓很多。
冯保亮听了无奈点头,回头朝聂云台,穆藕初说了情况,请两人稍等。
聂云台一笑,“我们不急!对了,冯兄弟啊!你这纱厂还有多远?”
“出了城门就是,一百米!”冯保亮笑着道。
“哎呀!这还待在车里干什么?走吧!咱们走过去如何?”聂云台询问身边的穆藕初。
穆藕初连连点头不已,“既然是庙会,定然热闹了。冯兄弟,带我们去逛逛庙会如何?”
冯保亮一听,有些无奈道:“庙会还不如沪市繁华,只是寻常东西,再则......离这里有些远,我怕出了差错!”
“哎?这是何言?难不成京城治安如此不好?”聂云台惊讶。
冯保亮苦笑,“表面平静,暗地里恶霸还是有的,如果碰见,恶了老先生,我冯亮子担待不起呀!”
“哈哈!”聂云台一笑,连连摆手,“无妨!无妨!我们考察民情而已,见了恶霸不予理会。”
“聂老先生,你不理会他们,他们会纠缠着你呢!我建议,还是不要去的好。”冯保亮摇头。
聂云台听了,只好看向穆藕初。
穆藕初皱眉,瞅着冯保亮,“我听闻你穷人出身,定然知晓一些市面黑暗情况,不过,你放心,我们都是有理智的,遇到危险定然退回来。”
冯保亮听了只好点头,他朝勇子吩咐一声,勇子急忙去收拢护卫队人员了。
今天迎接聂云台,这队伍前前后后有很多纱厂护卫队便衣人员,大家汇入在人流之中,前者开道,后者追着车子跑,如果从空中俯瞰,场面颇为壮观。
只是......这情况也只有冯保亮少数人知晓。
聂云台,穆藕初下了轿车,前方的刘柏森,张秋园两人得知了消息,都急忙下了车子过来劝阻。
无奈聂云台,穆藕初两人主意已定,无奈两人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改主意。
一行人只好陪着聂云台,穆藕初朝东花市大街火神庙庙会而去。
行了将近半里,最终来到了庙会大街。
四面八方人影都朝大街涌来,人山人海一般热闹。
眼下,快到年底了。
年味很浓。
汇入人流向前,大街旁边有小贩们挑着担子,叫卖着各种小吃,糖葫芦、棉花糖、烤红薯.....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有卖灯笼的商贩,那五彩斑斓的灯笼用竹竿子高高挂起,列了一排,随风轻轻摇曳。
有卖对联的,写对联的。有代写信的,卖文房四宝的。
商贩们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摊位,从五彩斑斓的丝绸到手工制作的陶器,从飘香的卤味到琳琅满目的糕点,应有尽有。
一个卖草药的商贩大声吆喝着,他的摊位上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草药,其中一些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一个卖娃娃面具的商贩正忙着招呼顾客,各式各样的面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生动的动物面具,夸张的人物面具,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小小的算命摊位前围满了人,算命先生闭着眼睛,手中捻着一串珠子,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几个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他们手里拿着糖人或者小风车,围在大人身边乱跑。
小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糖果、剪纸、泥人等摊位前围满了半大小子们好奇的目光。
最终,一行人来到了火神庙。
这里广场中央搭了个舞台。
舞台上,京剧演员扮相生动,嗓音高亢激昂。
那锣鼓声,琴弦声交织在一起,引得台下观众们时而紧张兮兮,时而拍手叫好。
聂云台,穆藕初四人入了火神庙,四人依次上了香。
香火缭绕中,信徒们虔诚地跪拜,嘴里默念着对未来的祈愿。
聂云台四人只是上香,双手合十,鞠了躬,婉拒了火神庙知客抽签等。
这惹来知客有些不悦,正要出言讥讽,冯保亮摘下墨镜,含笑瞅着知客,“怎么?你还想强买强卖不成?”
知客嘴中的话咽了下去,皱眉瞅着冯保亮,“你是谁?”
“呵呵!......大华的冯宝亮。”冯保亮笑眯眯道。
知客顿时一惊,后退一步,认真打量冯保亮一番,之后急忙低头念了一声道号,“无量天尊!原来是冯先生,刚才多有冒犯!多有冒犯!”
冯保亮懒得理会这火神庙知客,他朝聂云台等人笑道:“这还是轻的,如果到了寺院,这些大和尚们想尽办法为佛祖增加灯油钱呢!”
聂云台听了一笑,“佛也要一炷香呢!走吧!”
众人含笑点头,朝外面去了。
回来路上,速度快了很多。
等来到外面停车地方,大家上了轿车往纱厂赶去。
出了东便门,眨眼到了纱厂。
众人下了车子,冯三叔等一众人急忙过来迎接。
聂云台,穆藕初四人和亲随们被请到二楼客房休息。
聂云台,穆藕初四人休息了一阵子,四人提出要参观大华纱厂,冯保亮陪同四人去了纺织车间转了一圈又一圈,时间到了正中午。
接风宴席摆在了二楼小客厅,酒席过后,聂云台,穆藕初两人请冯保亮密谈。
三人一起去了冯保亮的办公室。
落座之后,聂云台点了一支雪茄吸了起来。
他望着冯保亮,一脸认真之色,“冯兄弟,我们四人来京城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带着任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