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零四章 改革怎麽可能不流血

第一百零四章 改革怎麽可能不流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5章改革怎麽可能不流血
    …
    叶诗韵的表现,让赵俣很费解。
    怎麽形容呢?
    五女中,除了袁倾城,赵俣还不清楚底细,其馀四女,赵俣全都领教过了。
    在赵俣看来,麻晓娇和张纯属于那种多少知道点,但知道的并不算多,并且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那种;而李琳则是彻彻底底的白纸一张,什麽都不懂,就是胆大,什麽都敢尝试。
    轮到叶诗韵。
    赵俣发现,叶诗韵似乎什麽都懂。单看她的知识储备含量,要说她没经历过几十个男人,打死赵俣,赵俣都不信。可要是再看叶诗韵的实操,却又不比麻晓娇丶张纯丶李琳强哪去,最多就是她的进攻性更强一些丶胆子更大一些丶好奇心更旺盛一些,仅此而已。
    『这倒真是有些奇怪。』
    不过很快,赵俣就将这件奇怪的事给抛在脑后去上朝了。
    话说,最近的朝堂上真有点乱。
    至于原因,无它,新旧两党的党争,越发地激烈了。
    当初,向太后和很多大臣认为的,元佑和绍圣两个时期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走中间路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行不通。
    当然,这其中也有赵俣的原因。
    赵俣让新旧两党分别去查贪腐,结果却被他们当成了抢地盘。
    搞得两党都对反腐一事极为上心,出手那叫一个快准狠,就仿佛他们出手慢了,那块地盘就会被敌方给抢走。
    包庇贪官污吏?
    不能说绝对不存在,但他们包庇的形式绝对变了。也就是,从原来的帮贪官污吏逃避罪责,变成了告诉贪官污吏赶紧补齐欠朝廷的钱,朝廷这次是来真的,不补上各自负责的窟窿,这次肯定得倒大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而且,朝中已经出现了「新旧两党查完各自负责的区域后,便会交换场地复查」的声音。
    这不是赵俣让皇城司和东厂散布的消息,而是有些聪明人根据赵俣的行事风格猜的。
    要真是这样,他们这边负责的区域出现了漏网之鱼,被敌方给复查出来,自家这边丢人现眼给敌方留下攻击的话柄不说,敌方肯定会藉此机会在己方的地盘中楔钉子,监视己方官员,甚至是影响己方官员施政。
    所以,新旧两党都在大力反腐消灭贪官污吏,同时拔掉那些懒政的官员,换上自家党派的官员,绝不给敌方可乘之机。
    而各级地方官吏,不想被收拾,就只能乖乖地把贪污的钱,甚至是对不上帐的钱,全都还上,不然,就算你畏罪自杀,也得抄你的家丶问你的族把欠朝廷的钱给补上。
    那在这个过程中冲民众下手,搜刮民脂民膏,来补齐赃款,或是回血?
    抓不住算你走运。
    而一旦抓住的话,就是罪加一等,直接夷三族,即父母丶兄弟丶妻子家的所有男人皆斩,女子皆充入教坊司,几家的财产全部查抄,一分不留。
    狠?
    改革怎麽可能不流血?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不少贪官污吏和不作为的官员被拔掉,有干劲丶能干事的官员顶替了上去,朝廷还得到了不少赃款。
    可这也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新旧两党,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为了争夺更多的地盘,为了争夺更多的官位,斗得更凶狠了。
    ——现在新旧两党中的一些人,甚至觉得,只有将敌方彻底斗倒,己方才能赢家通吃,再也不受这掣肘和煎熬了……
    赵俣来到文德殿。
    此时,殿内群臣的议论声甚至争吵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但这些声音,全都在赵俣踏入门槛的那一刻,骤然间平息,只馀下低沉的呼吸与偶尔的衣袍摩擦声。
    赵俣缓步走上自己的龙椅,往下一扫。
    这朝堂之上,新旧两党泾渭分明的分开,哪怕真有新党人士和旧党人士挨着,他们也都很自觉地与敌人保持着绝对的距离,以示自己坚决的政治态度。
    当然,也有不少中间派,或者坚决不拉帮结派的,亦或者是置身事外的,只不过他们人相对要少一些,又团结不起来,所以影响力有限。
    等赵俣坐好。
    群臣便在宰相章惇的率领下山呼万岁,以彰显赵俣的权威和地位。
    接着,赵俣开始听宰执和大臣奏事。
    最先出列的依旧是宰相章惇,他奏禀了大大小小十几件有关政治丶经济丶军事丶民生等方面的大事,单是他的奏禀就占用了大半个时辰。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件就是,河北丶河东丶陕西已经有饥荒的苗头,章惇请求赵俣下旨让各地帅臣开仓赈灾。
    章惇还预估河北丶河东丶陕西储备粮应该不够赈灾的,提议朝廷派六名正副官员分别去三地主持赈灾,必要之时及时购买粮食赈灾。
    接着,章惇就保举了六名干练的新党官员负责此事。
    章惇的奏禀,赵俣一般都会直接答应下来。
    当然,有些事,赵俣也会询问缘由,甚至是驳回。
    但总得来说,赵俣还是很倚重章惇这个宰相,并没有因为他原来是赵煦的宰相,不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就对他有任何成见。
    接下来是枢密使曾布向赵俣详细汇报了边境军情等。
    由于赵宋王朝现在跟辽丶夏两国的关系都很紧张,宋军不仅在西北一直跟夏军处于战争的状态,又在河北集结随时准备北上,曾布汇报的时间也很长。
    接下来是副宰相韩忠彦向赵俣汇报了他所负责的教育丶民生等方面的改革。
    教育上,赵俣登基不久,便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取代旧的科举制度。
    而民生上,赵俣登基不久,便同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居养院丶安济坊丶漏泽园等民生保障机构。居养院用于救助鳏寡孤独之人,安济坊用于救济有病而无钱治疗之人,漏泽园则是政府划出地皮安葬那些无力举丧的穷人。
    这不是慈善事业,而是惠及全民的一项民生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很有独创性。
    这两件事都是蔡京最先提出来的,按说应该交给蔡京负责。
    可赵俣觉得,蔡京身上的担子太多了,就让韩忠彦主抓这两件事,正好这也是旧党擅长的事。
    接着就是,最近因主抓经济而权柄大增的蔡京,上奏《盐政金融化改革》丶《宗教特许权拍卖》丶《海外贸易期权体系》以及他所建议的茶丶盐丶酒等领域的改革进展情况。
    随后,蔡京又将他所负责的卖废品和发行「盐引债券」这两件事向赵俣做了汇报。
    用了蔡京一段时间,赵俣发现,蔡京是真好用。
    能力强不说,蔡京这个人精力还极为旺盛,不论赵俣让他负责多少事,只要给他权丶给他人,他都能干好。
    关键,赵俣让叶诗韵算了一下,蔡京所负责的事情全都在按照预期进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又全都在可控范围内。
    所以,赵俣乾脆让蔡京配合章惇主抓经济,一些重点项目,赵俣都是亲自点蔡京的名,让蔡京负责。
    谁都能看得出来,赵俣在重用蔡京,蔡京的前途不可限量。
    而从赵俣的用人上,就不难看出,赵俣走的其实还是改革变法的路线,也可以说,赵俣还是选择继承赵煦的施政路线,赵宋王朝的整体定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这很重要。
    要知道,定位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策略,策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成败,成败决定走向,走向决定趋势。
    只不过,赵俣没有赵煦那麽急。
    而且,赵俣正视所有问题,敢于让旧党去揭开新政存在的问题。
    关键,赵俣跟他背后的张纯和叶诗韵多数时候能在新旧两党争执不休之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改革。
    这个节奏其实真挺好。
    最⊥新⊥小⊥说⊥在⊥⊥⊥首⊥发!
    只是,党争这事,还是不可避免。
    等到蔡卞和苏辙分别汇报完他们各自主持的反腐进度,张商英丶李清臣丶苏轼汇报完他们考核官员的进度。
    就到了最热闹的自由奏事阶段。
    第一个出来奏事的就是韩忠彦,他说:「哲宗即位,尝诏天下实封言事,献言者以千百计。章惇既相,乃置局编类,摘取语言近似者,指为谤讪,前日应诏者,大抵得罪。今陛下又诏中外直言朝政阙失,若复编类之,则敢言之士,必怀疑惧。臣愿急诏罢局,尽裒所编类文书,纳之禁中。」
    中书舍人曾肇也附和说:「祖宗以来,臣僚所上章疏,未尝编写……今编录既非祖宗故事,又有限定年月。且元丰八年四月已前上至国初,元佑九年四月十二日已后下至今日,章疏何为皆不编类,而独编此十年章疏,臣所未喻。欲乞指挥,将中书丶枢密写人等并各放罢。」
    这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章惇为了强行推动新法在控制舆论。估计他也怕赵煦看到这麽多反对的声音,放弃变法改革,才在这十年间实行这样的高压政策,想要强行推动新政。
    如今,赵俣上台了,不仅允许所有人向自己上奏章,还允许所有人向自己秘密上奏章。
    韩忠彦等旧党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打破章惇控制舆论。
    赵俣没有废话,直截了当地说:「可。」
    见此,章惇眼皮都没抬一下,因为他清楚,赵俣什麽都知道,他已经无需再使用这麽遭人诟病的手段了。
    而旧党官员大受鼓舞,立即就有人站出来弹劾御史中丞安惇,附会权奸,屡兴大狱,天下疾怨。
    如今,社会上有二惇丶二蔡一说,也就是,说章惇丶安惇丶蔡卞丶蔡京是奸臣。
    这里面最好惹的就是安惇。
    旧党这明显是在拿安惇当突破口,目的是扳倒新党。
    果然!
    接下来,谏官陈瓘,御史丰稷丶陈次升等人,开始抨击蔡京,说蔡京结交向太后的侄子向宗良兄弟,又说蔡京结交内侍裴彦臣,指责蔡京结交外戚,交通宦官。又说蔡卞丶蔡京兄弟同恶,迷国误朝,还说他们好大喜功,要是重用他们,必变乱旧政,从今以后就该天下大乱了,祖宗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再接下来,旧党官员又纷纷指责章惇丶蔡卞窃弄威权,陷赵煦于不仁之地,废孟相于瑶华宫。
    等旧党一一奏完,赵俣直截了当地说:「不允。」
    赵俣都不跟这些旧党大臣废话,而是直接丶明确地拒绝他们的弹劾请求,简洁有力表明态度。
    章惇看向那些弹劾他们的旧党大臣,冷冷一笑,『陛下需做事之人,而非尔等犬吠之辈,岂会教尔等如愿?』
    韩忠彦丶苏辙等旧党中的有识之士也看明白了,只有能做事的人,才能在赵俣这一朝受到重用。君不见,吕恵卿人品那麽差,都被赵俣召回来委以重任了吗?
    等所有谏官和御史都弹劾完人了,赵俣才统一答覆:「唯做事者易致误,尸位素餐者恒无过也。」
    这就是赵俣的态度,有能力你就使出来,别怕犯错,只要你真是干事的,有错朕给你担着。
    而目前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新党能解决问题,但总出错,大错小错不断,旧党主张保守政策,很少犯错,但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麽一看,赵俣说这番话,明显是偏向新党。
    对此,旧党人士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好在,到了人事任免阶段。
    陈瓘出列奏道:「臣请及召邹浩复为谏官。」
    当初,赵煦要立刘清菁当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却被章惇给流放了。
    见旧党要把邹浩弄回来,章惇阻止道:「浩若复用,虑彰先帝之失。」
    赵俣很乾脆地说:「立后,大事也。中丞不言而浩独敢言之,何为不可复用?」
    见赵俣根本不顾及赵煦的名声,章惇只能悻悻退下。
    旧党人士见此,又恢复了信心。
    陈瓘更是趁热打铁道:「陛下欲开正路,取浩既往之善;惇乃诖惑主听,规骋其私。若明示好恶,当自惇始。」
    不想,赵俣又是两个字回覆:「不允。」
    等到大臣们都说得差不多了,赵俣才说:「朕欲改革钱法,谁可胜任?」
    赵俣此言一出,不少人都看向蔡京。
    就连蔡京自己也觉得他又来大任务了。
    这让蔡京很兴奋,准备继续报答赵俣的知遇之恩。
    事实上,赵俣心中的人选也是蔡京,毕竟,蔡京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会发行钱的。
    不想,这时,却有一人出列,毛遂自荐:「臣请一试……」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 神级插班生 镇龙棺,阎王命 东京泡沫人生 灵墟,剑棺,瞎剑客 王大力捉奸之后 大荒经 明末钢铁大亨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唐奇谭 了不起的宗门模拟器 逆剑狂神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魔门败类 我的透视超给力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医路坦途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