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61章 新的人选

第361章 新的人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到朱棣禀报状况的当天,老朱便果断下旨,让朱棣留在倭国完成后续的整治。
    往后的事情到底如何谁都不知道,至少目前看来倭国的控制权是归朱棣了。
    对于接下来具体如何治理,朱棣很快便有了自己的谋划。
    接了老朱的旨意,便当即开始动手。
    先肃清南北两朝的激进派,然后拉拢中间派,最后再团结归附派。
    与此同时,收编倭国的残兵败将,由张玉领着朱高煦开赴界港,同大内义弘和龟山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当两人反应过来之际,已在之前的相持中耗损了太多的战力,根本没有办法再和张玉抗衡了。
    而就在朱棣在倭国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众武将们就接手朱棣训练水军之事开展了激烈的角逐。
    这个时候,朱允熥才终于发现他被老朱留在宫里批奏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了。
    蓝玉的实力是武将中占着些上风,但其他武将谁都不想做咸鱼,不论成还是不成,总归先得争取了再说。
    因而,很多人争先恐后的求见老朱,直抒胸臆表示训练水军的意思。
    老朱不答应也不反对,这些武将又去求了朱标,朱标倒是答应考虑,但谁说都答应考虑,反倒是谁的都拒绝了。
    没办法,只能找朱允熥。
    要是训练水军的人选从这些人中考虑,老朱和朱标就不会如此含湖其辞了。
    尽管,朱允熥是非常不愿意做这个坏人的,但在这些人的三番五次的求见之下,朱允熥在午饭歇息的时候在东宫见了他们。
    他现在被老朱限制了行动,又没办法经常出宫了,能在东宫见他们已经非常不错了。
    蓝玉曹炳王弼张冀等稍微年轻的争的脸红脖子粗不说,就连冯胜傅友德这些年纪稍大的,仍老骥伏枥想要一决雌雄。
    这些人在朱允熥耳边少有的口赛莲推销着自己,激动的情绪把嘴里的唾沫喷了朱允熥一脸。
    朱允熥一边擦着唾沫,只能一边点头表示赞同。
    这边才刚赞同完,那边又有人拉了过去。
    这些武将嗓门又亮,把朱允熥耳朵都震的嗡嗡的响。
    最后,双方实在没法辩驳。
    干脆一把拉过朱允熥,道:“殿下你说,这水军谁来训练最合适?”
    在这些人眼巴巴的神情中,朱允熥又不能说,在老朱那儿谁都不合格。
    只能恩恩哈哈的打着马虎眼表示他们都是最优秀的,会就他们推销自己的优势,向老朱转达他们意思的。
    他们能说的都已经和老朱说过了,现在需要的是从朱允熥这儿获取到支撑他们胜出的优势。
    也就是说,要让朱允熥支持他们。
    就在朱允熥不知如何表态的时候,蓝玉扒拉开那群武将,往朱允熥跟前一站,道:“殿下小的时候,臣可没少抱过殿下,试问他们这些人,谁能有臣和殿下亲近。”
    呸,无耻!
    那些武将不屑的白眼杀去,就差当面破口大骂了。
    他们比拼能力,那厮却论亲缘。
    若这么说的话,他们的确是比不过。
    毕竟蓝玉那舅爷是是实打实的,而他们和朱允熥间的联系,最多就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姻亲关系。
    “是...”
    朱允熥嘴巴张了张,还没说出口半句。
    魏良仁便适时出现了,冲着朱棣和蓝玉等武将们笑了笑,道:“皇爷口谕。”
    带着老朱口谕,那可就代表着老朱。
    朱允熥等人赶紧起身拜下,规规矩矩道:“听皇爷爷圣训。”
    魏良仁没有刻意装模作样,但身上的气质浑然天成。
    抬手拱了拱,道:“皇爷说,就你们的那些大嗓门,咱在乾清宫都听到了。”
    “咱决定派平安训练水军,你们不用再争了。”
    平安小名保儿,老朱的养子之一。
    生父平定,跟随常遇春攻打元大都时战死,平安承袭济宁卫指挥佥事之职,后任密云指挥使,现在是后军都督佥事。
    现在的平安是没啥太大的功绩,但历史上靖难之役的时候,分别于建文二年三年四年的白沟河,单家桥等战中屡败朱棣。
    击杀燕将王真,败房宽、陈亨、薛禄、李彬等七人,两次险些刺死朱棣,燕将中无人敢挡其锋,威名赫赫,战功无数。
    能把朱棣打的难以前进,本身的战力可想而知。
    “殿下,皇爷还有句话单独说给您的。”
    魏良仁满是褶子的脸上一脸的尴尬,不用说也知道不是啥好话。
    不用魏良仁开口,朱允熥便试探着道:“是让我去批奏章?”
    魏良仁笑了笑,不置可否并不否认。
    “你不用说了。”
    “孤马上就去。”
    反正最后达成目的就行了,魏良仁并没有非宣读老朱不好听的口谕。
    “好。”
    “奴婢告退了。”
    魏良仁走了后,朱允熥等人这才站起。
    蓝玉愤愤不平的,浑身的不忿之气,骂道:“他娘的,被那小子占了便宜。”
    老朱已经有了明旨,再坚持也没啥意思。
    傅友德还算比较理性,没那么多抱怨的话,主动出言道:“殿下还要去批奏章,我看我们就先回去吧。”
    他们来找朱允熥,不过就是为了训练水军的事情,既已经没了可转圜的余地,再留下也没什么意思了。
    “那就走吧,别耽误殿下了,不然殿下又得被上位责罚了。”
    众武将们纷纷起身告辞,朱允熥只得再在后面做最后的宽慰。
    大致就是大明还不到马放南山的时候,有的是让他们出征的机会,他们不必放纵自我,还要继续储备自身实力。
    年轻一代的武将还没有培养起来,这些老一辈的武将要是沉迷酒色掏空了身体,近期一旦有了大规模的战役,对大明无疑会是个深重的大灾难。
    在朱允熥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这些人至少表面上没那么多的牢骚和不忿了。
    把这些人送走后,朱允熥去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一壮硕的中年汉子穿了身绯色官服正和老朱还有朱标一块喝茶。
    朱标一贯的言笑晏晏,笑着和这汉子交谈并不稀奇。
    可老朱就不一样了。
    满朝上下,能让老朱以慈爱和善甚至如沐春风微笑相待的还真没几人。
    朱允熥抬脚进门,还没来得及见礼,便被老朱招呼到了跟前。
    “保儿即日起就接待老四训练水军,你安排军研所继续做好后勤保障,尽快把最先进的战船配备下去。”
    “叫人。”
    老朱要是打算公事公办,就不会在他明知平安接手的训练后,再和他费劲吧啦解释这么多了。
    明白老朱这是要走人情路线了,朱允熥顺着老朱的意思,笑着喊道:“保儿叔。”
    不管咋说,老朱肯定不会害他。
    和平安强化了私人的这份情义,也是加持平安忠心的一个手段。
    “殿下。”
    平安拱拱手,和朱允熥回礼。
    “今天早点把奏章批完,和保儿仔细把老四的训练计划对接一下。”
    最后,老朱又补充。
    这仍旧是开拓朱允熥和平安的交往渠道,但同时也是告诉平安,朱允熥对水军的训练有绝对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是,皇爷爷。”
    老朱在卖力铺路,朱允熥也得承情。
    “保儿,你留下。”
    “你去批奏章。”
    被老朱赶出来,朱允熥便去了内阁。
    内阁的那些大学士对批阅奏章早就已经是熟能生巧了,单轮参加批阅奏章的话,对朱允熥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太阳还没落山,便已全部批完。
    跟着首辅黄淮把批完的奏章送到老朱跟前后,老朱胳膊搭在奏章上,没有往开翻阅便给了朱允熥自由。
    去后军都督府找到平安,带着平安去京中差不多的酒楼叫了桌饭菜,便和平安边吃边聊起了朱棣对水军的训练。
    当时,朱棣刚训练水军的时候就曾和他交流过水军的训练计划,之后仍还会把每天整合起来的训练日志与他交流。
    所以,对目前水军的训练进度,朱允熥是非常清楚的。
    平安是个细致的人,竟还让提前准备了笔墨,准备对朱允熥所说的这些内容做详细的记录。
    怪不得,老朱会让平安接手训练呢。
    朱允熥从平安手中抽中毛笔,笑着道:“四叔准备训练水军的时候,便把计划落实到了纸上,而且每天还有训练日志可查。”
    说着朱允熥拍了拍手,很快便有人送来了一个非常大的书箱。
    朱允熥把书箱往前一推,道:“全都在这里了。”
    平安话不多说,起身站起翻阅。
    翻了训练计划后,又翻了训练日志的三分之一,平安啧啧感叹道:“燕王天纵之才,臣所不能比啊。”
    两人的实力到底谁强谁弱,并没必要非得较量出个高低来。
    朱允熥笑了笑,问道:“现在经过由保儿叔接受训练事宜,保儿叔外放指挥使多年,如何训练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下调整。”
    “水军已训练了这么久,不宜再更改大方向了,做一些小方面的调整还是可以的,保儿叔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
    全盘否认朱棣的训练计划这并不现实,一旦全盘否定不仅军卒训练那么久的心血白费,还会影响到军卒的训练激情。
    但,平安表现特别大度。
    “臣的领兵经验远不如燕王,臣怕是很难更改的比燕王更强,臣先打磨一下燕王的训练日志,真正领悟了燕王的训练计划。”
    “然后,再开始练兵吧。”
    听了平安这番话,朱允熥更加清楚老朱非得让平安接替朱棣练兵了。
    平安有能力的同时还谦虚,他能承认自己经验的不足,刚凭这点很多人就比不了。
    先说蓝玉那厮,他本就和朱棣不对付,哪怕朱棣的训练计划再完善,他也必定会全盘推翻的。
    而傅友德冯胜,甚至王弼张冀那些人,他们都是有赫赫战功的人物,他们势必会有自己的训练计划,很难按部就班参照朱棣的去训练。
    临时换将本来就已经是大忌了,要是再更改了训练计划,那这批水军不还得变成了四不像的?
    “孤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训练任务,其中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很清楚。”
    “保儿叔以为如何训练合适,全都依照于保儿叔的来。”
    “孤会安排军研所,尽快为水军配备起最先进的战船来。”
    朱允熥举了举酒杯,向平安敬了酒。
    平安对朱允炆那草包都能死心塌地的,直到打出了最后一刻,对朱允熥那就更不用说了。
    对朱允熥敬来的酒恭恭敬敬的接下,同时表示会不遗余力训好水军,让朱允熥尽管放心就是。
    之后,朱允熥便与平安觥筹交错,单纯的填饱了肚子,赶在宫门落锁之前回了宫。
    对于老朱的心思,朱允熥领悟的已经差不多了,老朱也就没有再就这个事情和朱允熥多说什么。
    只是说平安有能力够忠义,剩下的就全靠朱允熥自行领悟了。
    事实证明,老朱的眼光确实不差。
    明白了老朱的良苦用心之后,朱允熥真诚的向老朱表示了感谢。
    “谢皇爷爷。”
    至于谢从何而来不言而喻,老朱不用多问便已全部了然,冷哼一声道:“谢就免了,你能把你该做的做好,少让咱操点心就行了。”
    其实说起来,朱允熥他之所以能不管不顾的做这些事情,不过就是因为有老朱和朱标在后面做后盾而已。
    要是没有老朱和朱标在,他要做的事情不知得面临多少阻力呢。
    “孙儿尽...”
    话说到一半,朱允熥突然想起曾几何时也曾这样回答老朱,最后还被老朱凶巴巴的瞪了一眼。
    这次,朱允熥学乖了。
    没等被老朱瞪,朱允熥便当即改了口,表示道:“孙儿一定再不让皇爷爷操心。”
    表了态后,朱允熥很快回归正题。
    “皇爷爷,父亲。”
    “有四叔在倭国镇守,大明沿海的倭寇必定会就此销声匿迹,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海上的疍民了。”
    “这些人不仅是当初张士诚陈友谅的参与势力,还有之前以及大明建国之后因为各种原因逃亡出去的。”
    “有一部分是被迫无奈,还有一部分则是犯了桉的,这些人对大明的危害虽不至于像倭寇那样对大明的危害严重。”
    “但若是不处理,终究不是侵扰大明沿海,就是与沿海百姓勾结,不管哪种情况恐都不利于大明的安定。”
    当年,张士诚陈友谅和老朱三足鼎立,张士诚偏安一隅和老朱交锋的次数还少,陈友谅和老朱那真是进行过殊死较量的。
    为了拿下陈友谅,老朱是付出了代价的。
    对于主要以他们的残余之力为主的疍民,朱允熥觉得还是有必要先给老朱打个预防针。
    听听老朱的意见,然后再行最后的谋划。
    唯有如此,才最万无一失。
    不过事实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朱对那些昔日的对手早就没那么多戾气了。
    在听闻了朱允熥介绍的那些,并没有想象中的怒气。
    在气氛出现了短暂的沉闷后,老朱缓缓开口道,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理?”
    之所以把这些疍民留在最后,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大明的危害远不是生死大仇,没必要一味全力的绞杀。
    茫茫大海中是不可能全部绞杀干净,但至少能赶出大明的近海,让他们再没办法登岸大明。
    但,这明显不是长久的安定之策。
    朱允熥想了想,回道:“北平周边的人口短缺,不足以支撑都城的经济,可以让这些人上岸迁往北平。”
    话才刚说完,便被老朱否定。
    “不行!”
    老朱直接干脆,朱标则说起了原因。
    “要是迁都北平的话,那里就将是朝廷的京畿之地了,让那些人去北平合适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允熥不是没想过。
    “北平以前虽为元大都,但当地百姓受暴元压榨反倒最甚,而大明自建国后,北平又是抵御残元的前沿阵地。”
    “北平百姓难以休养生息,人口短缺未开荒的土地还很多,而洪武一朝多次人口迁徙,能迁的人口都已经迁的差不多了,实在很难再组织大规模迁徙了。”
    “最主要的是,大明立国已经三十年,当年出去的那些人即便还健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敌视之气了。”
    “至于那些年轻一辈,他们和大明的仇不过是来自于父辈,只要能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想必他们是愿意上岸的。”
    “况且,以大明目前之实力,他们想必是翻不起多大的浪来的。”
    现在的大明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还不至于怕了一群手无寸铁的平头老百姓。
    在朱允熥一大堆解释之下,老朱的态度没有之前那么强硬了,朱标也答应要考虑。
    老朱和朱标的格局远在他之上,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老朱和朱标不可能想不通。
    反正意思都说通了,最后如何决定也不是非得在这一时半会就能决定。
    只要能把那些疍民迁徙上岸,彻底解决了沿海的问题,这些人是不是非得去北平并不重要。
    “皇爷爷,职大和富明实业都有太多事情要处理了,孙儿明天能不能偶尔过去处理一下?”
    没有老朱的松口,朱允熥也不敢偷熘出去。
    这几天时间他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终于博得了老朱的好感。
    要是因个偷熘出宫被老朱抓到,那可就真的前功尽弃了。
    其实,老朱准许朱允熥请平安吃饭,差不多就已经是同意朱允熥出宫了。
    “你是越来越敷衍咱了,骗咱也懒得找个好点的理由了。”
    朱允熥张了张嘴正要解释,朱标则先一步领悟了老朱的意思,解答了朱允熥的疑惑。
    “需要出去就去吧。”
    “等郑和的商船回来,还需要富明实业提供充裕的货物支撑,”
    对于朱标的通情达理,朱允熥随即便露出了笑容。
    “肯定没问题。”
    “自从在家门口演练之后,那些心怀鬼胎之人都开始缩起了脑袋,对于郑和的船队能多躲都尽量躲着。”
    “就连昔日那些和大明没有交情的国家都主动向大明递交了国书,照这样下去的话。
    郑和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既定目标返航了,是得抓紧把下一批出海所需货物赶出来。”
    郑和的船上带着电报机,海外发生的事情郑和都会大致往上报。
    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
    而每当郑和报上来这些事情,朱允熥都会第一时间报到老朱这里。
    因而,对于郑和在海外的事情,老朱知道的并不比朱允熥少。
    郑和出海代表的是大明,海外诸国对郑和的热烈欢迎,便就是对大明的深切臣服。
    能让四海全都臣服,这是很多帝王最朴素的愿望。
    之前的老朱对出海事宜或许还有观望,当郑和类似于些消息源源不断送上来后,老朱对下西洋一事是彻底的深信不疑了。
    其实,经过朱允熥鼓捣的这些事情,老朱已经认可商贸能发展经济,而经济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动力。
    所以,现在根本不用再在老朱面前避讳提郑和下西洋赚了多少钱了。
    朱允熥笑了笑道:“富明实业有市面上最好的工匠,由郑和带出去的货被海外诸国争先恐后的哄抢。”
    “基本上都达到了五倍以上的利润,除了带出去货物能够净赚一笔外,郑和也在收购当地的紧俏货物。”
    “或者卖给沿途走过的国家,或者直接拿回到大明售卖,这个利润也在五倍以上。”
    “一来二去的,郑和出一趟还回来至少能达十倍以上的利润,满满当当的六十三艘,保守估计都能相当于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
    “到时候,除了给水军配备战船之外,还能修父亲说的那本集各科典籍于一体的大典了。”
    历史上,朱老四能干的事情他也一定能干。
    永乐大典这本旷世奇书必须得修、而且修好之后一定不能放到书架吃灰,然后不知销到哪个历史长河中。
    必须让这套典籍传于千秋万代,让世人都知道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是那些可耻的剽窃者所能比的。
    “要记住脚踏实地才是制胜的关键,不说郑和还没出海回来,你说的那些利润还是虚伪缥缈的一个数字。”
    “就是真的看到了利润,也要记住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来,你但凡走错了一步,都可能让你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你要永远记住,利益会蒙蔽人的双眼,你的职大已经取代了渐渐孔家,即便是没有空加,那些利益仍然还存在。”
    “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争端,哪怕你的职大,都有可能出现利益争夺的问题,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对于朱标的训导,朱允熥只能乖乖应下。
    “儿子谨记。”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天灾降临:我可以强化万物 末日绝途 末日星晶:我有一个契约兽军团 末世:女人消耗的物资,万倍返还 娱乐:身为顶流,我一心只想加钱 一首原创开始,把路人捧成天后!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大雨落下的瞬间 寒门崛起 我合成了全世界 诡异游戏:开局觉醒Bug级天赋 弑神仙尊 外乡人的旅途 过河卒 本色 恶毒女配强取豪夺了男主 重回年代,接盘成为人生赢家 金龙:帝国六千年 才三岁,洗白系统什么鬼?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