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话说这河间的陈家还是有那么点来历的,本来是徐州陈家的一个直系。
可惜的是在陈冲的太爷爷那一代,由于权力斗争失败,被发配到了冀州这么个家族影响较低的地方开荒。
现在的陈家在朝堂有前太尉陈球,太尉可是三公之一,权力顶峰!而
陈球门下有两子一侄:长子——陈瑀,吴郡太守;次子——陈琮,济阴太守;侄子——陈珪,沛相,都是一方大元。
在徐州是举足轻重的大势力。而在当年被发配开荒的陈老太爷一直念念不忘要认祖归宗,在这个家国天下的东汉末年也就不奇怪了。
言归正传,自从知道了十常侍还有蔡邕被贬的消息后,就算是只看过三国演义的陈冲也知道今年张角要开始发迹了,毕竟十几遍的三国演义不是白看的……
所以陈冲不再侥幸,这时候正是金秋十月,元年将尽,张角的传教应该已经开始了,再说他也记不清张角是哪里人,好像是巨鹿还是哪里来着?
即使记得,找人干掉他也没什么意义,所以还是能躲则躲,到徐州去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陈冲急忙回到自己的小窝,铺纸研墨,埋头写了起来。
一个月后,每年的十一月陈家的重要人物都要聚集在大宅子里开大会,而自从两年前陈冲根据甄荣从洛阳回来后说的牛马不入栏,蛇鼠虫鱼四处奔走不惧人的事情预测到洛阳地震,使得家族提前积粮,大赚了一笔(其实当时陈冲就是赌一下,毕竟当时老爹本来就是要做粮食生意,开拓市场,也是想要验证一下时间节点。其实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他在深宅后院里住着,吃得好睡的香,才不要什么乱世,管什么大业,我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典型的屌丝心理。)
之后,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这对陈冲来说也就不置可否了,反正他是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的。
“现在我们河间陈家已经跟本家联系过了,本家也有意要将我们收回宗族,毕竟我们现在也是拥有了影响一县的实力,还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童。”陈家现任族长,陈冲的爷爷看了一眼陈冲。
然后继续道:“但是当时赐儿的官是在宦官那里买的,始终是个污点,所以本家那里还在犹豫,大家都说说怎么办?”
“呵,只要大哥辞官不做,专心学问,在等几年,让冲儿在这几年间遍访名师,然后等冲儿出仕就好了。到时他们要求着我们回去!“这时候一个头发发白,干瘦干瘦的老人出声道。
”嗯,关键是张角愿意等到那一天。“陈冲心想。
看到宗老们似乎都同意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憋着一股气,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族长也似乎要点头了,陈冲赶紧站到了椅子上——不然人家看不到他……
“慢着,我这儿有点想法,请各位族老斧正斧正。“陈冲喊出声来,把手上的东西交了出去。
“哦?然我看看我陈家的麒麟儿有什么好想法!“陈家族长笑呵呵的说着,接过陈冲手上的一卷帛书,认真的看了起来。
好半天然后说道,”你们也看看吧。“
说着把手上的绢帛传到了左手边刚才发话的干瘦老头的手里。老头看完之后传到了下一位。
等传阅完之后,干瘦老头说道:”计划是好,但是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陈家族长则是问道:”冲儿啊,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让我们听一下。“
陈冲想了一下,起身说道:“孙儿最近一个月外访民间,见到四处民不聊生,商人堂而皇之的谈论买官买爵,可见宦官之祸已深。再加上各地灾害连连,而官员不思安民平祸,反而大肆中饱私囊,虽不敢说覆国之兆,但是乱象已生。而一旦民乱四起,归宗之途未免平添许多的变故啊!“
“嗯,虽说如此,但是也太冒险了吧!这一个不慎可是要把家族都搭进去啊!“干瘦老者迟疑着说。
“对啊,虽说归宗事大,可是也不值当搭进去全族性命啊!“
“是啊,是啊!“其他几位族老也附和道,生怕老族长一时冲动就答应下来,冒险一搏。
陈冲心里急,但是没办法啊,难道冲出去说,张角几年之后就要起义了,到时候冀州就是重灾区,你们这群土豪要被人家拉出去干掉的!不能啊,不然肯定要被当做神棍咔擦掉的!
正当众人争执不休的时候,老族长发话了:“我看就按他的方法做吧,只是要改变一些,不必要操之过急了!“陈冲站起来刚要说话,老族长已经说道:”好了,就这样吧,冲儿留下,你们先出去吧!“
陈冲的三伯更是拉长了声音,怪声怪气的讽刺:“有些人啊,些许成绩就飘飘然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三房的掌门人陈立就是陈冲家的死对头。
要说这也是事出有因,当年家族刚到河间的时候就对是否回归本家有过争执,以陈家老太爷为首的大房四房(陈冲家是四房,也是陈家现任族长最小的儿子)是支持回归的,而二三房是不支持的。
盖因为这大房和四房都是文人,他们的仕途在这个时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强大的家族支持,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地方豪强世家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被更多的人认可,在很多地方的世家家主,他们的话语权甚至比一方郡守还要大。
而二房三房则是以武立身,主要以武人为主,县尉就是三房现任房主的儿子,也就是陈冲的堂哥,至于说年纪的问题,只要看看现在的陈赐老爷子年近40也就陈冲一个10岁的儿子就知道了。
陈冲刚出生的时候甚至有下人传言陈冲并不是陈赐老爷子亲生的,这风言风语传出来之后更是让两方势如水火。
要知道在这个封建的奴隶时代,家仆就是奴隶一样的,基本都是过不下去自愿或者被自愿卖到大家族里的,在外面是风光无限,吃得好睡得好穿的也好,但是在家族内部的身份地位是很低的,乱嚼舌根子被打死也是没处说理的。
要是说下人敢私自传播流言,这背后要没人撑腰都不知道死几回了。
言归正传,二三房由于是习武之人,自然走得是游侠或者军伍路线的,在这冀州地界,物产丰足的同时也是边境州郡。
现在的乌桓人和匈奴人经常在雁门关和代郡一带劫掠,而当边军防守出现漏洞的时候,也会有少股的部队跑到清河,河间这些冀州腹地搅和上一段时间的。
毕竟边界的郡县常年累月的劫掠之下已经油水不多了,只要能跑到冀州,就算不到腹地也能够用一天时间收个盘满钵满的,比他们在边界挖地三尺才搜刮那么一点东西的强很多。
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本地的豪强大族都会招收游侠儿作为看家护院的人或者是充作私军;再不济也能到边境投军,只要打上一两年的仗,杀上几十上百人,当个校尉,运气好的能杀掉几个重要人物的话,当个杂号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这样的情况在徐州,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中原之地民风淳朴,虽然说世家大族依然是掌控着各大城市,包揽了大部分的土地,但是也正是在世家大族的统治之下,中原百姓过得一般比边境州郡的百姓要富足许多。
因为土地就这么多,当世家兼并的土地远远多于开荒出的土地的时候,世家想要继续发展就要多元化了,一边在政治上寻求更高的地位,为家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也是都拉出一两支的,甚至更多的商队,让旁系子弟负责运营,为家族增加收益的同时也是由他们出面去做一些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情。
比如说打压其他世家啊,打压平民商人啊,圈地啊,甚至是交结宦官以求在朝堂上稳坐钓鱼台。
当然了坏事都是旁系做的,直系只是因为管教不严,出了事有他们背过就是了。
这是陈冲在得知十常侍的事情后跟老爹打听到的,当时他差点就冲口而出:“这不是当了那啥又要立牌坊么!”
但是在想到自家老爹好像就是在干那当子事就生生的的吞下了这句话。
所以中原民乱是很少的,世家虽然也招收游侠儿,却是大多数要做商队的护卫,跟随商队走南闯北。
可是辛苦不说,到时候要背锅的时候随时要掉脑袋的,也少了直接跟直系子弟接触的机会,出头很难;再一个就是中原远离边境,走军伍路线的话就会平添许多的曲折,毕竟家族的支持对于军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说了,习武的人都有一股子热血和倔劲,他们都觉得既然出来了就别回去了,争取自身的强大,到时候让他们来求着自己回去才是正理。
所以在二房三房的人眼里,回归本宗会极大地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还不如保留这里的根基然后谋求转型成为武将世家,以武立身,到时候再去跟家族谈判,进可攻退可守,何必为了上一代的事情使得后人不得安生?
最后就是因为陈冲的计策实在是太过想当然了,一个不小心还会把家族带进一个万劫不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