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第 388 章 388(一更)

第 388 章 388(一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百姓念我,长者信我,下属从我,不敢不受!
    这便是乔琰给出的回答。
    刘虞听得清清楚楚,这十六个字的回应里没有接下这份重担的惶恐,只有将责任一个个划到自己面前的坦然。
    而到底是不敢不受,还是顺势而为,在场之人都能看得明白。
    但承接皇权的变革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落幕,或许对于大汉来说已经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百姓念我——
    今日若无这些被引领号召起来的长安百姓表态,刘虞或许还不会将皇位交接得如此之快,这些原本的大汉朝臣也不会这样清楚地看到,他们还固执把守着的这个大汉早已在数年间的磋磨里失去了其在民众心中备受拥趸的地位。
    炎汉四百年传承至今,那些陈腐弊病早已取代了其旧日强盛所带来的归属感。
    那些上位者谋划着的利益甚至已将这些还在求生的百姓当做了一个可以被随意操纵的符号。
    他们为何不能在摆脱了麻木的处境后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呢?
    乔琰是他们选择出的结果,她也清楚地知道这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将推动她上位的头号功臣记挂在了第一位。
    长者信我——
    这一句长者乃是对刘虞的回应。
    在她将刘虞称作长者而非陛下的那一刻,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在这一出权力交接里完成了易位。
    但或许这也正是这大汉江山以这等方式交托到乔琰手中的意义。
    “长者”之称让她绝不会对刘虞的后路做出什么不当的安排,即便不能再让这位曾经做过天子的存在保留着一个新朝廷官场中的高位,更可能还是给他一个侯爵之位做山野闲人,对刘虞来说也该当算是一种善终。
    而那一个“信”字里,也正是对大汉传承交接的赞许,也算是全了这大汉最后的颜面。
    下属从我——
    今日各州平定,离不开这些对她效忠之人的贡献。
    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在长安,但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距离她最近的刘虞毫不怀疑,当乔琰接任天子之位的消息传递到各州之后,她能够确保自己对下属的动向和选择都一清二楚,进而确保麾下的各州不会出现动乱。
    这出仓促之间的交接绝不会是给邺城朝廷的可乘之机,而恰恰是让她麾下那些年轻将领文臣从此等激流之中颖脱而出的大好时机!
    寥寥十六个字,在周遭的声音里每一个字都显得如此清晰,好像一并清晰起来的也是这崭新王朝的前路。
    一度因为乔琰和刘虞的交接平定下来的周遭响动,在须臾间又重新回升,但这一次,这些人所发出的不再是那等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请愿,不是对于刘协提出将玉玺交托给大司马的疑虑重重,不是那等近乎于孤注一掷的发声,而是一种激昂的庆祝声响。
    他们或许也知道,这天子位置的交替能有这样的发展,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对于刘协
    的问题作出了响应,还因为很多早已经在四方奠定的优势。
    但当这个新任天子是被他们托举而上,又将“百姓念我()”
    ——————
    “?()_[()]?『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等蔡邕抵达长安后,耳闻卢植朝着他解释的昨日之事,差点没想往自己的脸上抽个巴掌。
    这也真不能怪他有这等激动的情绪。
    他的其中一项职业是做什么?修史书的!
    亲眼见证的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差别,简直不需要他多说了。
    他竟然错过了这样的一个重要场面,将那两任大汉天子一个传玉玺一个传皇位,长安民众纷纷响应的场面都给错过了,又哪里还有机会再见到第二次!
    就算太史令那头会有对此次事件完整的记录,以任鸿对乔琰的崇敬之心,也绝不会允许这份记录中有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空缺,蔡邕还是觉得,要是早知道有今日这样的情况,他就应当在乐平的数年间将骑马给学
    ()好。
    倘若他能跟卢植一样快马飞驰而来,他就不会错过这场面了。
    卢植想了想,安慰道:“起码你没有错过半月后的登基典礼吧……()”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也难怪卢植会说他好歹没有错过登基典礼,若是这样的时间,充其量也就是能让乔琰登基的消息传到各州地界上,但要让这些镇守于四方的将领还朝参礼,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就难免会让这出登基典礼少了不少参加之人。
    “两个原因吧,”卢植回道,“其一就是,眼下袁本初以为我长安这头因内乱而对他们无暇顾及,挥兵进攻孟津、小平津和虎牢关,就连太行山隘口的军队也在蠢蠢欲动,意图从中找到突破的机会。烨舒的意思是,攘外必先安内,先将这个天子名分彻底敲定,将新朝改立之事传扬出去,正好打袁本初一个措手不及。”
    “这话说得倒也对,”蔡邕颔首,“对前线士卒来说,这等交锋若是这新朝建立的第一战,他们能立下的战功势必能换来更大的回报,也合该更加拼死杀敌,以图封赏。另一条呢?”
    卢植叹了口气:“烨舒说,别看这长安城中的交接过度格外圆满,但这天下间并非人人都有这等觉悟,就像是当年被她在平定凉州的过程中斩杀的汉阳四姓子弟和已被她送到夷洲的吴郡四姓一般,就算实力不足也还是要跳出来做出一番反对的。”
    “她不介意有这样的人存在,正好能让她将这四方地界上的势力再行梳理一遍,但在登基之前搞出这等流血事件稍有些不吉利,倒不如等到登基之后再说。”
    半个月,恰好能给这些人一个接到消息和确认态度的时间,至于随后是生是死,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觉悟了。
    可别以为她对刘虞和刘协已打算一个封为安邑公一个封为山阳公,让他们得到一个善终结果,就真能算是什么好脾气的仁善存在。
    若是这王朝奠基需要用鲜血来立威,她一点也不介意让自己原本就辉煌的战绩上再多添几行履历!
    “其实需要准备的也就是各项礼器,服饰等物,但眼下还未开始春耕,这长安城中或许还有物资短缺,却绝不缺人力。是来得及的。”
    卢植又道:“再者说来,烨舒还有言,现如今的天下到底还未重归一统,等将邺城朝廷收归麾下再重办一场仪式也不迟。”
    蔡邕闻言一笑,“等再过几日便不能叫烨舒了。”
    而该当叫做陛下了。
    这一把舍予之火,最终却取代了汉朝的烈焰。
    蔡邕遥想当年还在乐平时候的场景,思绪有一瞬跳转到了当年那出蝗灾后乔琰从晋阳回返到乐平时候的场面。
    或许这份为名请命之心,早在当年就有了回馈的征兆了。
    “说起来,”蔡邕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问道,“眼下国号定了吗?”
    若按照规矩,便如同这
    ()大汉皇帝是以“汉王”
    身份为天子,便承袭了这个“汉”
    字,乔琰也该当以自己的封地为国号,不过,乐平这个地方到底还是不能跟汉中相比,且无论是乐还是平,好像都不适合作为这个名字。
    “倘是以乐平县为古晋地,该当以晋为国号?”
    卢植回道:“不知道烨舒是怎么想的,她说晋这个字若是单独放着还可,要是作为国号的话多少有点不够吉利。我本还问她说的不太吉利是不是在说那二家分晋之事,但她说又不是因为这个缘由。可惜我想再问,她也没再多给出个理由。”
    乔琰总不能说,她是因为考虑到了一下历史上后世时候的情况。
    虽说这东汉末年的二足鼎立最终以晋统一天下告终,但这个短暂的朝代几乎要被人忘记它也得属于大一统王朝的其中之一,又因后来的八王之乱走向衰颓,诱发出了随后的胡虏南侵,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王朝也没能恢复旧土,直到隋朝时期才重新归一。
    若是在其他时候将这个名字用上也便罢了,在这东汉之后接续的朝代用这个名字,实在是有点微妙。
    “若是以君侯的故里睢阳来算,此地曾经归属于古宋国,随后又被齐国所吞并包容,最终归入秦土,要按这么看的话,宋或者齐其实都解释得通。”
    乔琰斟酌这个朝代名号的时候喊上了蔡昭姬,在她托腮执笔看着面前的白纸之时,便听到昭姬说道。
    “宋就算了,也有点不太吉利。”
    蔡昭姬看着乔琰半晌,也没听到她接着给出答案,意识到这大概率又是乔琰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做出的选择,可能就跟“晋”字不能用一样,有着同样的道理。
    但作为行将成为天子的存在,她有着这样的秘密也不算是什么问题。
    她又接着听到乔琰说道:“其实宋和齐不在我的考虑范畴内还有个缘由,既然乔氏已经在我这里从原本的梁国乔氏变成了乐平乔氏,我又何必再回头去看这些曾经的故居之地呢?”
    梁国乔氏早已和她之间划清了界限,在她成为大司马的时候这些人别想从她这里得到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现在也是同样!
    在她登基之后,真正能被称为皇族的也只有被她分出去的那一支而已。
    既然这份划清界限的态度早在数年前就被她给传递了出去,那么在国号上也实在不必给他们以任何的一点期望!
    不过说到梁国乔氏,乔琰便有点忍不住想笑了。
    早前他们和那寿张王氏合谋,将对曹操的控诉给发到了邺城。
    别说当时这点小心思就已经被袁绍麾下的谋士看了个清楚,就说因乔琰的威慑紧逼,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结盟关系已越发密切,置身其中的梁国乔氏便当真是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乔琰这边他们算是得罪透了,还被人从潼关地界上扔了出来,与乔琰为敌之人也没将他们当做是什么心腹臣子,甚至觉得这群人在眼力和能力上都得算是差劲得很,说是在夹缝里生存也不为过。
    在这个时候,若是他们听闻了乔琰在长安登基称帝的消息,又会是何种想法呢?()
    ……
    ?千里江风提醒您《[三国]你管这叫谋士?》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但乔琰转念一想,这两方无论是哪一方的表现都不是她能亲眼看到的,与其在这里揣测,还不如继续思忖她该当以何为国号之事。
    若纵观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国号命名,除却以地名来命名之外,还有一种便是以其释义来说。
    譬如说元朝的这个“元”字,有一种说法便是易经开篇的那句“大哉乾元”的含义。
    她能否也效仿此法,给出一个答案呢?
    若是这个答案还能有着延续前朝规则,又避开晋、宋这些微妙字眼,那便更好了。
    蔡昭姬眼见乔琰沉思了片刻,忽然眸光一亮。
    她此前的种种犹豫表现,并不影响她此刻在提笔书写之际的笃定。
    这笔走龙蛇的姿态与她当日在长安新路上题字的模样分明有几分相似。
    不过当时是为那条新路命名,而今日,则是为这一个诞生在她手中的王朝。
    在毛笔落定的那一刻,蔡昭姬看清了这个被乔琰写在了纸上的字。
    那是一个“雍”字。
    乔琰开口说道:“昔年卢公教我念《尚书》,在其中尧典之中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说的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我如今代汉而立,必当以此为目标,方对得起这出改朝换代。”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八个字从乔琰口中说出的那一刻,明明此刻她们的面前并没有这些长安城中为之呼和响应的百姓,也没有将其说得有若口号一般语意激扬,蔡昭姬便是从中听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振奋之意。
    乔琰又已接着说了下去:“上古九州之中,如今已不存雍州之名,但古雍州所在正在关中,我既为关中民意推举而上,又有汉天子于长安让位献玺,以此为号倒也合乎规则。”
    “若非要解释的话倒是那么一二条理由。”乔琰望着面前的这个“雍”字,接着说道:“昔年我在与梁国乔氏脱离关系的时候,曾经和刘伯安说过一件事,梁国乔氏的这个乔字,乃是因黄帝葬于乔山,其后人为之守灵,改姓为乔,传承至今。乔山地处于那子午岭之上,乃是古雍州和古并州的分界,以雍为号,倒也算是不忘根本。”
    “昔者又有谶言,说这黄帝后裔的姬姓周王朝,乃是凤凰鸣于岐而翔于雍,所谓凤翔于雍,倒也与今日景象吻合了。”
    当年的洛阳鼎中观中,许子将给了她一句“雏凤有清声”的评价,而如今,她已大权在握,即将登临皇位,早非这雏凤的稚嫩,而是这翔空之凤游翱九天!
    凤翔于雍,正合其意!
    这四条理由摆在面前,让这个四平八稳的“雍”字在这张朴素的白纸上已隐约有了政通人和的征兆,更有了一种腾飞升空的洒脱。
    蔡昭姬回道:“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实是好字。”
    在她话音刚落之际,她便看到乔琰又随即提笔,在这个“雍”字下方又写下了两个字。
    她一边写一边说道:“既是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话中来的,那么这个年号也便来上一出有始有终吧。”
    “定为——元昭。”!
    ()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斗罗:浴火朱雀,吾乃火之主宰 海彤战胤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我的空间能修仙 逆命相师 弈剑书 盗墓:我拆了格尔木疗养院 神魂丹帝 [星穹铁道]星际和平公司入职指南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华娱:从让子弹飞开始 千面之龙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逆天宰道 天榜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仙人消失之后 带着农场混异界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