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孤乃朱允?!”
太原城外,朱允左手握着军刀,仰着脖子望着城墙上林立着的军卒。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想把这事儿弄这么大,在朱允?身后尽管只有二十余个护卫,但他身上那绣着金丝的蟒袍就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
“尔等聚众夺城是要造反不成?”
造反何等严重谁都清楚,那东西一个不干可就要掉脑袋,甚至是株连九族的。
听到这,城楼上众军卒当即骚乱更甚。
陈集跟在朱允?身边这么久,自然是非常了解朱允的,哪怕是朱允?的暗示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不用朱允通多说,陈集立马扯着嗓子道:“殿下宽仁,凡现在放下武器者全都既往不咎。”
话了,朱允通又补充道:“晋王府拖欠军饷孤将在三日之内督促补齐。”
除了朱济嬉和朱钢一样有打骂军卒的毛病外,晋王府拖欠俸禄也是其中之一。
没有军饷不足以支撑家里一家老小生活,也可能导致这些军卒走投无路之下苦衷谋反的。
现在朱允通把想到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些人要是还非要一条道走到黑那也没办法了。
就以朝廷当前实力,也不是没办法剿灭他们的。
朱允通话音落下许久城上军仅仅出现松动,但谁却久久都没能有所行动。
他们走到这一步虽说是被裹挟所致,但造成的影响可并不小,朱允通此举也有可能是诓骗他们的缓兵之计。
一时之间,他们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而这种游移不定之际也正是士气不足之时,等他们真正下定决心了也就再劝不通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军卒也都是大明的兵,可以的情况之下他也不愿意看到一个伤亡的。
不等那些军卒过多考虑,朱允?随即再次大喝一声,道:“尔等还不快速速放下武器,还要继续抗以卵击石不成?”
“朱济?哪去了?”
“孤以大明太子之身份命令你们速速打开城门收整军备,立刻把朱济带到孤的帐下来。”
“仅限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大军即刻攻城,凡参与据城顽抗者定严惩不贷。”
朱济?若真是个有本事之人,他就不会用这种根本没什么胜算的方式据城而守的。
不过一座小小的孤城,无论如何都难有什么大的出路。
凭一座古孤城打到京师之人,也只有朱棣那样的人能够办了。
这些军卒对朱济?压根就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他们走到今天纯属迫不及待下的无奈之举。
恩威并施一股脑都甩出去之后,朱允?也不再拖泥带水随之大喝一声道:“尔等还要继续下去不成吗?”
而一旁的是陈集也非常配备的大喊,道:“速速放下武器。”
跟随朱允道而来的那些护卫在陈集之后,也开始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
不是那么异口同声,反而更有压迫之感。
在喊了那么几声之后,城楼上终于钻出了一个脑袋,问道:“朝廷真的可以既往不咎?”
对于外敌使诈那是兵者轨道也,这些军卒可都是自己的人,他要是骗了他们是可以轻而易举杀了他们,但让其他人又怎么看。
而且,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也会让别人觉着他连自己家的军卒都骗,那对别人更没什么真话了。
“你怀疑孤的品行?”
“朱济?哪去了,速速打开城门把人带到孤的跟前来。
从过来之后朱允?就在苦口婆心的做保证,他说的也已经是够多了,这些人该信也就信了,不信的话再怎么说也没什么用。
片刻之后,城上吊桥放下城门也缓缓打开了。
朱允?正欲勒马上前之际,陈集从后面拦了下来,道:“殿下,让属下走在前面吧。”
这些人可以是真的被朱允?说动,也有可能是诈降。
要真的诈降的话,在城外一切还由朱允通说了算,等到了城里那可就不由朱允通控制了。
朱允?千金之躯,可不能这么冒险。
“不用!”
朱允通从后世而来哪能不知道历史上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在打济南城的时候在盛庸诈降之下进城的时候险些被千金锁砸死。
只不过,当前情况可和当时的不一样。
朱棣起兵那是乱臣贼子,而且早在骑兵之际就被朱允?废成庶人了。
尽管因没听朱允?不杀叔叔的圣旨,但于清理之上并没什么问题。
现在的他可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杀了他是容易,但之后所要出现的问题可就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了。
先不说于道德至高点上所要面临什么难题,光是朝廷因此所产生的怒火就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了。
他今天要是死在了太原城,朝廷明天就会出现大军压境的情形。
他们在城外的那些亲眷,有一个算一个都得陪葬。
说到底,他们最终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争夺皇位,朱济?最终即便是按照想象之中拿到了王爵,承诺给他们的不过还只是按时发放军饷而已。
他们从始至终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为了填饱肚子所做的事情还不足以让他们牺牲亲的。
这些人尽管出身于行伍,但好歹当兵吃粮这么久了,这么点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
“不用!”
朱允?拒绝了陈集的好意,骑着马悠闲的往城中而去。
他在晋藩的这些军面前也有必要装装样子,要是连首先进城的勇气都没有,那也就是不信任他们。
既然不信任,又如何履行刚才的承诺。
他们做了这么大的事情正是较为敏感之际,任何不寻常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是导致他们破釜沉舟。
既然已经决定招降了,那就不能再三心二意了。
毕竟,领兵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婆婆妈妈了。
朱允通没刻意快也没刻意慢,就与之前几次到太原城的时候差不多,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似的。
等朱允通进了城,那些军卒已陆续脱了甲胄交了武器,齐刷刷跪于地上一副戴罪之身了。
朱允通是说要既往不咎,但他们也得有自己的表现不是。。
“谁是这里的最高官长?”
朱允通话音刚落,最前面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站了出来,道:“罪将是,罪将是左卫佥事。”
一个佥事都跟着胜算不知几何的朱济?做这这事儿了,可见朱济这晋王当的确是不咋样。
朱允通也没多说,随之道:“先让兄弟们各自回营房去,你领几个人先随孤去晋王府。”
“朱济?呢?”
这已经朱允?第三次问了。
那小胡子这次才直接回道:“右卫的指挥使何嘉平亲自带人去找了,今天早晨的时候二殿下还来过呢,听说殿下来了之后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关了城门之后别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朱济?左右不过也还在太原城中。
朱允通也没多说,直接招呼了陈集道:“让虎威营进来接管了太原城,全城搜捕朱济?。”
朱济?做了这样的事儿,这也不是废庶人那么简单的了。
只是不知道老朱一个那么顾念亲情之人,最终优惠如何处置朱济?了。
安排好这些后,朱允通直奔晋王府。
城楼上的军卒既都已经投降了,也就再不怕晋王府的那几人了。
没用多久,便到了地方。
早在起了乱兵后,城中的百姓便能躲就躲早就已经藏起来了,整个太原城可谓是空空如也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去敲门!”
那小胡子不用朱允?吩咐便差遣了个手下,随后又向朱允?解释,道:“晋王府的军卒也是左卫的人。”
换句话说,他在这儿还是有风的。
可惜,没想到的是他的那人敲了数十次都久久没人应答。
即便是没有军守着,就是看门的门子也不至于这么长时间不开门的。
眼瞧着不对劲,一旁有护卫随之上前。
只不过,抬着的手还没扣在门上,那门便被突然打开了。
门开之后,一军卒浑身是血,在他身后的王府则是一片狼藉,哑然一副大战之后的场面。
“太子殿下,请!”
“世子负了些伤,不能亲迎殿下。”
王府弄成了这样,又迟迟不见朱济?人影,恐是把主要战场放在这儿了。
另外,既是朱济的人迎了出来,足说明最后取胜之人是他这个世子了。
不过,不管是谁胜谁负,老朱最不愿意见到的手足相残终究还是发生了。
朱允通也没多问,只是抬脚道:“走吧!”
王府之中正有人清扫血迹,抬走伤亡的军卒去安置,修剪整齐的花草等也被破坏殆尽。
总之,整个王府处处透露着萧条破败。
不一会儿的功夫,在这军卒的带领之下便见到了正被医者包裹着的朱济。
见到朱允通进来,朱济作势就要起身见礼。
旁边的盆里洗了一盆血水,从哪看朱济身上伤势都不轻,没必要非让人家去行这套虚礼。
朱允?抬手拦下了朱济,道:“不用了,先说说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王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用朱允通问朱济填也有必要解释清楚的。
但,朱济久久不语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
就在这时,朱?四子朱济炫恰在这时进来,替朱济解围道:“殿下,还是随臣亲自来看看吧。”
不管是说还是看,总得把事情弄明白了。
朱允通话没多说,随之扭头道:“走!”
在朱济炫的带领之下没走多久,便推开了其中一间房门,道:“朱济?眼瞅殿下大军压境便狗急跳墙要干掉大哥取而代之,大哥本不想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可朱济不依不饶在手上兵力都被大哥控制了之后还非要与大哥单
挑。”
“刚开始的时候大哥本来是不想伤了他的,但朱济?完全是冲着和大哥同归于尽去的。”
“走到今天这一步大哥是迫于无奈,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所致。”
随着朱济炫说的这些,朱允?也已经看到了。
朱济?一动不动躺在冰冷的地上,身上穿着的四爪蟒袍也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现在人也已经死了,跟着朱济的人估计也所存无几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只能凭朱济炫兄弟的一面之词了。
自朱济?走出那一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算在意料之中了。
反正现在情况就已经是如此了,就是这样都已经是老朱不愿看到的了,若非得追究出事情的真相不过也是个兄弟手足相残。
这对老朱来说,更是难以接受的。
更何况,他来不过是为解决问题的,总不能制造出新的问题。
这个事情最终到底如何解决,还得是凭老朱去决定。
除此之外,开封那儿还要他去解决。
现在的他也只能是先平定了乱兵,恢复了这两地的安定,具体如何处置只能过后再说了。
朱允?也没再追究朱济炫所说之事的真伪,直接道:“让朱济给皇爷爷写个书面奏章,连同所有的伤亡情况一块递交上去。”
他给老朱递奏章那是他的事情,朱济那儿也有必要写个说明。
“是!”
朱济炫也没否认,应道:“那臣转告大哥。”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朱允?也不打算再见朱济了。
太原的情况究竟如何他自己去查明白就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指望朱济嬉说真话吗?
“太原的防备孤会安排卫所的人接管,你告诉朱济让他只管安心养伤就行,这次的事情最后如何处置让他等着父亲的旨意吧。”
如何解决这个事情是要听老朱的想法,但最终下达旨意之人可还是朱标。
“行了,孤先去忙了。”
一听朱允?要走,朱济炫好似松了一口气似的,嘴中却是道:“殿下这就走了?”
“大哥知道殿下来了,还让人收拾出了房间。
这种情况下呀即便是留在太原也不可能住在晋王府的,不管朱济是否真的收拾了房间,却始终是缺了那么些是真心诚意。
“下次吧!”
“处理好了太原的这些事情,孤还得马上去开封,没那么多时间耽误了。”
朱允?执意要走,朱济炫也不再阻拦。
“好吧!”
“那臣弟就不留殿下了,殿下再来太原的话一定要在家里多住几天。”
从晋王府出来,朱允通便去了城楼。
此时的太原城已全部由虎威营接管,晋王的护卫都被安置在了营地。
这些人反正都是自愿放下武器的,自然也就非常愿意配合虎威营的安置。
陈集见到朱允通过来当即就与他介绍了情况,回道:“所有军都已经被安置好了,除了些休沐回家的剩下的人都在了。
人只有都齐了,才能防备意外之事。
朱允通也没再多说,只是道:“让太原卫派兵过来接管,我们立马启程去开封。”
自从朱允在卫所改革之后他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厉害,那些卫所可不像晋王的护卫,他们不缺兵不缺粮的,没必要冒险去造朝廷的反。
因而,那些人完全是可用的。
陈集领命安排了之后,就在他们启程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有军卒从开封府过来,报道:“卑下乃周王护卫,世子令卑下转告殿下平叛已经完成,殿下可以放心前往了。”
朱有炖不像老朱所希望的那样能够领兵作战,但他在戏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对待下面人也还颇为的和善。
像朱济那样打骂军卒的情况,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另外,朱?替朱允?管理医学院的盈利他也能够拿一部分,拖欠军军饷的问题也不曾存在。
朱有他能占一时之先机,总不能所有的事情是都占了便宜。
凭借这些良好的背景,朱有反败为胜并不稀奇。
“朱有?呢?”
在太原朱济?被干掉了,朱允有理由怀疑朱有?会不会也被干掉。
像他们这种干的,即便是被杀了也是能理解的。
“二殿下被绑缚于王府之中,一切还得殿下去了再说。”
只是绑缚?
朱允?心中愣了一下面上也没有过多表现,这样看来的话朱有炖终究是要比朱济更加仁慈。
朱济?哪怕是一时不慎被鹰着了眼,凭他的身份对王府还是能控制了的,但凡他要是愿意不见得非要以干掉朱济?而结束。
估计朱济填早就对朱济?看不过眼了,以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他指定不会那么轻易就放过的。
“走吧!”
朱允?愣了一下,随之便道:“你先回去吧,孤随后就去。”
不管未有处理的多出色他总得先去开封亲眼瞧上一眼,随后才能给朱标那里复命。
总得说来,这也是个处理拥兵自重的大好时机。
一路急行到达开封,朱有带人迎接于开封城外。
见到朱允通过来,众人当即齐刷刷拜下。
“殿下,臣有罪!”
此事虽和朱有有些关系,但大错却也并不在他的身上。
朱允?上前扶起朱有她,笑着道:“你善后之事处理的很好,先带孤去城楼上看看吧。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必要先保证开封的整体安定,剩下之事随后再说也不迟。
之后,朱允通跟着朱有炖不仅看了开封城的整体安保情况,而且还在城中大致逛了一大圈。
相比较于太原,开封基本没因乱兵造成什么混乱,百姓仍旧安居乐业街上熙熙攘攘的一副热闹景象。
朱有炖能凭一己之力做成这样,确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城里逛了一圈回到王府,有下人随之便端上了茶水。
端起茶杯润润嗓子,朱允?这才问道:“五叔啥时候回来?”
后院都已经起火了,朱?他就是再忙也得回来看看了。
“爹发电报说昨天就回来了,今天还没见到人影,应该是快回来了吧。”
从北平到开封也没有多远,朱?要到早就到了,这么一直拖拖拉拉的八成也是想让朱有炖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再换句话说,朱?是想让人看到朱有的能力,然后好安心把王府的事情全权交给他,他自己好全身心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朱允也没有戳破,笑着道:“让五叔加紧些速度,孤在这儿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在孤走之前也好在开封再见上一面。”
开封的事情解决了,朱有的能力人们也看到了,朱?他也是时候回来了。
给朱?发了电报,朱允通便去见了朱有?。
朱有炖既没有想把朱有?干掉的想法,那也就没必要非得再虐待他。
朱有?被控制了后便被安置在一间僻静的庭院当中,除了安排了不少看守的护卫之外,一切吃穿用度还与之前的一样。
吱呀一声。
朱有炖帮忙推开房门,朱有?一瞧后边的朱有随之噗通拜下,膝行上前拉住朱允通的大腿,道:“殿下,罪民错了。”
“这本是朱济?的主意,最民也是被他裹挟所致,并非最民之本愿啊。”
话说到这里,朱济?便痛哭流涕,鼻涕眼泪一大把了。
对于这样没骨头之人,就是朱允通都看不上。
既然都已经做了不管什么后果也得能担的起来,就是脑袋掉了不过也就碗大一个疤,又何至于行这种丢人之举。
朱允?越过他,冷声道:“就是朱济?胁迫也不重要,你造反的事实已经形成了,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当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就凭你嘴上的几句解释又有什么用处,最后结果如何还是等父亲那里的发落吧。”
朱济能够手足相残干掉朱济?,朱标绝对干不出杀害亲的事情来的。
朱有大概率来说还是能够活命的,最终也就不过活的差一些而已罢了。
“那罪民给伯父上个奏章,还请哥帮忙转交一下。”
朱有?干的那事也不是几句解释就能了了的,他愿意上就去上,反正看不看也不是由他说了算的。
对朱有这话,朱允通也没应答。
昔年他去应天府省亲之际和朱济?等人弄翻马皇后供桌嫁祸于朱高煦,他就对他非常看不上眼了。
这也不是他和马皇后亲近的人缘故,要说老朱对他们这些孙子辈有厚此薄彼的袒护,马皇后对他们不说是一碗水端平,却也是都挺不错的。
朱有他这样做,那真是忘恩负义了。
朱允通话不多说扭头就走,朱有?则在后面追着喊道:“哥,那我就上奏章了。”
从屋里出来,朱允通便道了句,道:“给他准备笔墨!”
确定了开封之事确已解决,朱允通便如实给朱标发了电报。
本来想给老朱那儿也发一封的,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
要都像来封这人解决的的这么至善至美,那告与老朱知晓也不是不行。
但,最关键的朱济那里不太好说。
不用他直接去说明,只要是他把这里的情况说明了,朱标就能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即便朱济一时落于下风,但就以他那名正言顺的地位,也足可以用一个完善的方式解决,压根不至于杀了朱济?收尾。
老朱草根出生身上小思想很重,他最想要的就是儿孙满堂,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不仅于老朱个人是个不小的打击,就是史书当中还不知如何评价呢。
他这事儿解决的说起来是挺好,但最后的结果终究还是不好去说。
在给朱标发了电报没多久,朱?便就已经匆匆赶回来了。
“Sch...“
朱?拜了一礼,道:“瞧这事儿搞的...”
他这姗姗来迟的用意朱允通早就看明白了,凑在朱?的跟前,笑着道:“那五叔咋不早回来些,侄儿从应天府去了太原一趟都已经回来了,五叔从个北平回来咋能这么久呢?”
朱?明显是心中有鬼,听到朱允通这么说一个劲儿的嘿嘿傻笑。
很多事情你知我知就行,没必要非得真抓着不放。
朱允通话说明之后也没再往下继续,只是道:“孤已经把这里的情况告知于父亲了,下一步如何决断得父亲的决议吧!”
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究竟如何解决也不是他说了算的。
“老二那里如何?”
“济那小子也是个有才干之人,一时失误也就够拉跨了,总不能有了准备也解决不了吧?”
朱?他和朱年纪差不多,谁的子弟如何他们都互相了解。
朱济本事咋样,朱?也知道个大概。
朱允通了冷笑了一声,道:“哼,他本事是挺大...”
说着,朱允便把太原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什么?”
听到这,朱?也是一脸不可置信,道:“朱济?他哪有那么大的能耐,他不过是借用些阴谋诡计,们这次不过也是假借了朱济他弄成的乱摊子而已。”
“要是朱济他想诚心解决,有一千种解决的办法,又何至于赔上朱济?的性命?”
“你和你皇爷爷说了吗?”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朱?也只能担心老朱。
“我给父亲发电报了,看父亲如何与皇爷爷说这事儿吧。”
“皇爷爷是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却也不能一味瞒着皇爷爷,还得是找机会告诉他才是。’
说着,朱?叹了口气,道:“说到底还是藩王权力太大弄的。”
很多事情的事实就摆在那里,也就要看人愿不愿意看到了。
顿了一下,朱?道:“说句实话,藩王兵权太甚,这可不是个什么好事情!”
“像你四叔那样有军事才干之人,能够领兵出征漠北,这于大明来说倒是能帮上些忙。
“但,就像五叔这样压根不知兵之人,那三个护卫只是祸患而已。”
“最怕的是,等将来一旦出现祖弱臣强的情况,藩王手中的兵恐会成为威胁社稷的不利因素。”
“当初你皇爷爷安排九王防御边塞,但现今朝廷兵强马壮,昔年的北元残余势力早就够不成什么威胁了,根本没必要再让藩王有这么强悍的军卒了。”
朱允通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可惜他这身份不能开口罢了。
“皇爷爷想把最好的留给藩王们,这也是皇爷爷的一片良苦用心!”
朱允通也只能这么说了,是否收了那些藩王的护卫不是他能说了算的,更不能由他开口说这个事儿。
老朱本来就怕他走了之后那些分藩出去的儿子们日子不好过,倘若是由他开了这口只会让老朱更加焦虑。
不管怎么说,他和那些藩王们隔了一层肯定不如朱标和他们亲近的。
之后,朱允?便留在了开封。
这个事情是解决了,接下来如何解决还得听旨意才能知道。
有朱?陪着倒也不那么无聊,而京中却面临着一番血雨腥风。
朱标收到朱允通的电报也是迟迟不知如何和老朱开口,一直等了两三日眼瞅着实在熬不过,这才亲自动身去找了老朱。
对朱济?和朱有之事,老朱也是知道的。
老朱尽管已经禅让了,但京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他还是门清的。
这么大的事情,不让老朱知道也不行。
朱标具体是如何与老朱说的不得而知,反正在电报到京三日后突然下达了一道诏书,废除藩王左中右护卫。
除朝廷明令允许带甲的藩王之外,其余藩王手中兵力不得超过一千人。
有这些人足可以保护藩王自身安全了,剩下这些范围之内再养上一些家丁,足可以支撑他们日常生活所用了。
就目前这一情况,也没有多少藩王需带兵。
除却朱棣朱柏之外,剩下也就是需在九边防守的人了。
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朝廷那儿恐连藩王这些兵权都要卸了。
其实,也的确没有必要让这些人带兵的。
在朱允通改革卫所的兵制提升军卒的待遇之后,朝廷对兵权的掌握可谓是牢不可摧,是完全没有必要再让藩王去带兵了。
派不上用场却又掌着兵权,不出朱济?这样的事情才怪呢。
这样的事情将来迟早是要解决的,有了朱标现在的这一手也算是为他扫除了不少障碍。
当前唯一的一个问题是,在藩王之中有不少像朱棣那样的人物,一下子解除了他们的兵权把他们圈养起来难免会有些大材小用了。
海外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把他们派到外面去发光发热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藩王自己也都有建功立业的心思。
开封周王府。
朱允通和朱?叔侄二人坐于酒桌之上正在推杯换盏。
两人志趣相投有不少共同语言,可惜两人时间都不太充裕,很少能够坐在一起交流一下。
“五叔,明天我就得回去了,王府的一些善后就交给你了。”
朱标那儿也在召他回去,估计是与他商量削减藩王护卫的具体事宜。
当初给这些藩王增设护卫的时候皆大欢喜的都挺高兴,但现在再裁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行,你就放心吧!”
“树大本就招风,你叔其实早就觉藩王护卫太重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都已经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等将来随着被分藩的王爷越来越多,血脉亲情越来越远,那么多藩王带那么多兵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反正叔的理想也不在领兵打仗之上,孤会给你做好表率作用的。”
要是有人主动带这个头的话,确实也能方便不少的。
“如此就多谢五叔了!”
“五叔,喝酒。”
叔侄二人觥筹交错一直喝到了后半夜,第二天天还没亮朱允通便动身回了京。
“父亲!”
也许是因藩王们的事情,一个多月不见朱标浑身上下都带着疲惫。
“晋周两藩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吧?”
只能说是暂时处理好了,要说问题肯定还是有的。
“暂时是没问题了。”
“五叔对撤藩王护卫很拥护,现在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儿子在回京途中济也发了电报,说是会尽最大努力配合的。”
朱济刻意干掉朱济?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他若再不主动配合朝廷的话演变成什么样子可就说不清楚了。
说白了,这是心虚的表现。
当然,对朝廷来说只要能卸了兵权就好。
“那就行!”
“其他藩王那儿你也多联系一下,尽可能别在这上面让他们离心离德。”
当初,朱标和这些人是挺亲近。
但自从有了朱允通之后,就被他给慢慢的取代了。
“行,没问题。”
“父亲,还有个事...”
“之前十八叔就和儿子表示过他也想像十二叔那样在海外建功立业,儿子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做这方面的安排。”
“不如就趁现在这个机会把他们调去海外,这样也正好可以开辟一下海外的疆域。”
“随着大明海贸的发达海上航路势必会被带动起来的,那些弱小国家迟早是要被大国蚕食的,趁着大明现今实力充沛,不如我们先把这事做了。”
“很多事情往往会存在盛极必衰,我大明不可能永远实力这么强大,将来迟早会进入瓶颈期的,要是被那些野心家们瓜分了这些小国,大明再去对付他们可就会难上很多了。”
“趁着现在把那些小国发展起来,将来即便是压了大明一头那也是朱家的子孙,再往大了说那至少也是我族之人。”
“当我们的文化遍布于那里之际,可就再没必要非得分出你我来了。”
朱允?一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另一方面也是顾忌老朱的想法。
毕竟老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他征战了这么久之后,他最希望的就是后代子孙能享受到这方面的荣华富贵。
现今老朱应该知道一味纵容子孙不是个好事,应该可以放心让藩王们去海外建功立业了。
“你这想法倒是可行。”
“这个事情之后再说,你先去看看你皇爷爷。”
“这段时间他情绪有些低落,你多留在那儿几天。”
“孤这几日经常来回跑,落下了不少政务没处理。
事实的发展超过老朱的预料,老朱一时有些难以接受也正常。
只是老朱年纪大了,实在大意不得而已。
“儿子明白!”
“儿子这就过去。”
之后,朱允?也没歇息便马不停蹄赶了过去。
现在的朱允通也是被老朱放在心上的人,由他陪着老朱也足可以解决了问题。
“皇爷爷!”
老朱躺在床榻上听到朱允通的声音也没起来,直到朱允通走过去也没搭理。
“您这是怎么了?”
朱允通穿越过来也挺长时间了,还从没见过老朱如此颓废过呢。
良久后,老朱幽幽问道:“怎么不说话了?”
朱允通往老朱身边挪了挪,笑着道:“孙儿这不是等着皇爷爷先说嘛。”
说着话的功夫,老朱起身坐了起来。
“这是刚从开封回来?”
朱允?点头,道:“见了父亲一面后,孙儿便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老朱靠在床榻上欲言又止。
开封和太原的情报朱允?早就呈奏朱标了,朱标也间接的大致告诉了老朱,朱允没必要非得再告诉老朱一遍。
这无疑也是在老朱伤口上撒盐。
老朱迟迟不说话,朱允通只能劝道:“皇爷爷,您要多多保重身体,孙儿和父亲都离不开您,朝廷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您来坐镇全局呢。”
老朱身体之前尽管一贯硬朗,但这次的事情实在打击太大了,因此伤了精神头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M
“哎...”
“咱短短数月时间连失数个亲人,咱一辈子走到今天可谓是如履薄冰,该死的不该死的都被咱杀了,咱背负了薄情寡义之名,唯一想要的不过就是子孙满堂。
“咱费尽千辛万苦改变了祖宗血脉之中的贫苦,让这些狼心狗肺之徒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人上人。”
“可他们呢?”
“咱爹娘生下咱的时候早就年过半百了,是你大爷爷从土里刨食养活着一家老少,虽说他从来就没给过咱好脸色,但咱从始至终都念着他的好。”
“当时,你二爷爷三爷爷早就给人家当了赘婿,但尽管如此家里有活的时候也会常常回来帮忙,每次回来都会把从自己牙缝里省出来的口粮拿回来接济家里。
“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候贫苦是贫苦了些,但一家人从没想过丢下谁,更不会因一碗饭就动手打的死去活来。”
“现在的那群东西又缺了什么,他们又何至于大动干戈骨肉相残。”
“当年的刘基就曾与咱说杀戮太多必招反噬,现今看来他那话看来果真是应验了。”
朱济和朱济?兄弟之事对老朱打击确实是有些大,以前的老朱从来不会在朱允通面前表现出自己如此脆弱的一面的。
老朱这也是不知后世的靖难之役,也不知朱瞻基还把朱高煦给烤了。
不然的话,那打击势必会更大的。
“反噬什么的孙儿不知道,但咱家的人还算是重情义的了,人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那些叔叔们之间血脉亲情还是很浓厚的。”
“四叔和二十叔知道朝廷需要,二话不说便去了倭国和交趾,放于一般人家先不说他们是否愿意去,就是父亲那里势必也不会相信。”
“很多时候的很多东西没必要追求太过完美,只偶尔出现些不尽人意之事那也算是可控范围之事。”
“大明有今日之基业足说明皇爷爷所做之事的功绩所在,皇爷爷又何必因为这就妄自菲薄否定自身的努力呢。”
人生的事情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又何必非得朝着不好的方向去钻牛角尖呢。
朱元璋不是个头脑简单之人,就朱允通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想明白,朱允通能做的不过只是劝劝而已。
“人心中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太难以控制,有了是芝麻还想再要西瓜,朱济?本就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他一直都有取代济袭爵晋王之心。”
“演变成现如今这样其实也是必然发生之事,倘若换个结果,济?不仅不会放济一马,恐连王府上下都不会放过的。”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皇爷爷创造了今日如今的基业,让朱家子孙摇身一变有了今日的荣耀已经够对得起他们了,他们生活成什么样子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皇爷爷没必要再为了他们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说到这里,朱允顿了一下,这才又道:“皇爷爷不用太过担心,在孙儿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孙儿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我朱家子孙和和睦睦的。”
老朱二十六个儿子几百个孙子,朱允通总不能把这些人全部放于自身眼皮子底下看着,只能说尽最大努力庇护着了。
其实这些道理老朱又何尝不明白,只是人有时候太容易钻牛角尖了。
“D...“
老朱又是一声长叹,无奈道:“将来是什么样子,咱是看不到也管不着了。”
“走,扶咱出去走走!”
夕阳西下,祖孙二人的影子被拉的老长。
许久,老朱问道:“听你父亲说你想让藩王们去海外建功立业?”
这个问题迟早都得面对,而且也到了该面对的时候了。
“是,孙儿是有这想法。”
“饱暖思淫欲,大明现如今基本上也没什么大仗了打了,没事可干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滋生起别的什么心思来。”
“而且,十八叔也曾和孙儿说过这个事情,他也想像四叔那样去海外建功立业。”
“这是藩王们的机会,同时也是大明的机会,更是我汉人扬名海外的绝好时机。”
“随着航海业的发达沟通于海外便将不再是难事,外族入侵也不再是边疆接壤的那一亩三分地,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机会,这也是在给后世子孙累积财富。”
“相对来说的话,藩王的可信度远比随便派遣一个武将出去要牢靠太多。”
老朱也不见得非得把这些藩王保护在自己羽翼之下才安心,只要他们能凭各自本事像他当初那样去征战沙场那才最值得欣慰。
这样的话朱允?说过很多次了。
之前不过也只是听听而已,这次却需要马上就做出决定了。
老朱沉思了良久后,这才道:“你说的没错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他们的日子过成什么样要凭他们自身去创造,咱创下如今的基业已算是仁至义尽了。”
“咱不说没办法去管后世子过的如何,就是当前这些藩王怎样咱都没办法左右。
“当初咱在分藩的时候就有人劝咱说藩王带甲太多容易造成汉时的七王之乱,现在看来果真是不假。”
“这也是有你父亲主政,看将来但凡换了其他藩王这样的事情极有可能会发生。”
“到时候不说朱家子弟尚存多少,就是咱的江山恐也不见得能保住了。”
老朱一向都不是个喜欢认错之人,这次能和朱允通说这些,可见朱济之事伤他不轻啊。
“皇爷爷,那济那儿?”
先刨除朱济填对朱济?的处置手段不说,光是他这几年在封地干的那些事情,朝廷都没办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朝廷要是不处理的话,很容易造成藩王的效仿。
“你们父子看着吧!”
老朱对之也不发表意见了,说到底他是信任朱标。
那些藩王饶是有天大过错,朱标作为长兄也理应保他们一命的。
而且,当初朱即便是有错,但也不能因此就削了他的落地,让他后代子孙彻底淡出皇家视野去的。
朱允?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只是试探一下看老朱对他们藩王是否还有恻隐之情。
倘若老朱打心底不想处置那些藩王,即便是朱标也会顾忌到老朱的想法的。
反正老朱年纪也大了,藩王的问题再怎么严重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
不过,老朱现在既决定把这事儿交与他们父子去处理,可见老朱对藩王们的处理是铁了心的。
既然这样的话,在老朱在世之际解决了这一问题倒也可以让老朱彻底安心。
在朱允通看来,不说是那些藩王能够派上用场,只要是他们安分守己不制造什么麻烦,朱允通都愿意在朝廷能接受范围之内养活着他们。
毕竟他接了皇位,这也是他必要的责任。
“孙儿明白了!”
朱允?点头应承,算是回答了老朱。